當初要不是吃了作文素材的安利,我是不會買這樣一本描寫舊中國農村的小說的,畢竟我生活在現代化的大都市。然而一讀下去,我就發覺它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大泥坑、永不開花的李子樹、還有作者家荒涼的庭院……明明描寫的是很無聊的小事,我卻讀得有滋有味。原來,無論時代如何不同,孩子都是一樣的,單純善良是他們永恒的共同點,這使我能夠跨越時空與作者的內心產生共鳴,繼而想到了自己小時候。
米蘭·昆德拉曾提出“有的作家的作品適合白天讀,有的適合晚上讀”這樣看似矯情的理論。而如今看來,《呼蘭河傳》一定要在晚上讀才能感受到那種平淡從容,靜觀世態變遷的感覺,正如作者是在人生的晚上寫下這篇作品一樣。
然而《呼蘭河傳》卻不僅僅是一部單純描繪童年趣事的作品,而同樣暗含著對舊社會的批判。故事中的團圓媳婦被婆婆殘忍虐待,于是被折磨得大病了一場,婆婆聽信跳大神的話用開水給團圓媳婦洗澡,洗了三次后她終于在痛苦中死去。蕭紅在人生的最后日子里,回首最開始的時候,無論快樂、憂傷,都已變成淡淡的浮云了,于是就連批判也是那么淡的。“‘待會我要去洗澡了’她說這話的時候像是在說別人?!弊x到這里我的心不禁為之一顫,寥寥數筆,團圓媳婦的隱忍、痛苦就被表現得觸目驚心。
有的作家是靠后天的勤奮與努力寫出好作品的,有些作家則是擁有著不可逾越的寫作天賦,蕭紅無疑屬于后者。
《呼蘭河傳》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小說,它的結構不夠堅實,沒有嚴格的開端高潮結尾的架構。如果說小說是一幅經過深思熟慮構圖嚴謹的工筆畫,那《呼蘭河傳》則是蕭紅隨性而感揮灑出的寫意畫,它更像是一首敘事詩。但恰恰是這種看似漫不經心的寫作手法,才彰顯了她的文字天賦,給這部作品賦予了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