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國藩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知識分子,一代大儒。其一生波瀾壯闊,叱咤風雨,成為令后世所敬仰的立言、立德、立功的圣人完人。毛澤東曾經評價過曾國藩: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 ? ? 但是,就是這樣的人物,其在剛剛步入仕途的時候也是毫無克制,任性而為,犯了大多數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會犯的毛?。汉蒙⑤p浮、喜歡出風頭。關于這些毛病他的父親在給他的信中也已經指了出來(戒色、戒言、戒飲食)他自己也有清醒的認識。而且每每問題發生以后他都會痛定思痛,反思己過。可是,盡管如此他還是克服不了這些淺薄的行為,這也一度令其懊悔不已。如果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的話,估計后來就不會出現一位“圣人”曾文正了。
? ? 那么,他又是怎么戒除這些不良習慣的呢?
? ? 酈波教授解讀說,曾國藩在后來認識了他的生命中兩個重要的人――他的兩個老師,一個是倭仁,另一個是理學大師唐鑒,這兩個都他的影響非常之深,以至于成就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曾國藩。倭仁傳授給他兩點,一曰敬,二曰慎獨。敬即是對人對是要心存敬畏之心,這樣的人才會有操守有底線,慎獨則是告訴我們不光要在人前保持自己的操守行為,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獨處的時候更要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不能放縱自己,任意妄為。曾國藩也按照倭老師給出的意見進行自我修煉,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是他發現過一段時間,他的老毛病還會再次出現,依然故我。這時他就又向另一個老師唐鑒求教改掉惡習之道,唐老師只教給他一個字:靜。這個字雖然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也讓他如獲至寶,找到了踐行自己修身之道的方法。為了獲得“靜”字,他讓自己做兩件事:第一、靜坐。要經常一個人靜坐,放空自己的內心,反思自過。這一點也是許多成功人士的修身之道;第二,遇事先靜。每個人每天都會發生很多的事,有高興的事,當然就有煩惱的事,要做到不管遇到什么事,戒驕戒躁,沉著冷靜,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處亂不驚,坐看云淡風輕。
? ? ? 曾國藩自從獲得二位老師的點撥,改掉了之前的種種不良習慣,人生從此開掛,一路朝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奮力狂奔。
? ? ? 曾國藩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的個人修為都不是我等普通人可以望其項背的。但是,我們讀史、讀人物傳記的目的不就是通過了解像他這樣的人物的人生軌跡,并通過不斷學習和反思,找出自己問題,努力克服,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培養能修煉身心的良好習慣,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