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閱讀原文 選擇性感知
所謂選擇性感知,就是指人們往往會更加留意那些自己需要或喜歡的信息,而忽視真實的信息——他們更愿意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而不是真實客觀的世界。一個成熟的思考者不應該先入為主,受到任何成見或偏見的影響。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失明30年后突然恢復了視力,情形會怎樣?心理學家K. F.穆恩辛格(K. F. Muenzinger)給出的答案是:
我會感到所有東西都在向我撲來。正常人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忽視。他們根本不愿意看到那些不重要的,或者讓他們迷惑的東西。但在失明30年之后,我會想要一下子看清身邊所有的一切,結果,我反而可能什么都看不到。
雖然這個例子有些極端,但我們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其實與此恰恰相反。積極的思考者總是會盡量擴大自己的視野,從不同視角考慮問題,交叉核實自己獲取的信息。我們擔心的不是自己看到的太多,而是太少。學習邏輯思維能帶給我們的最大好處,莫過于它能教我們如何兼顧一個主題的各個方面。
我們總是會有選擇地去理解一些事情,以此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內心深處“希望”或“需要”一件事情是“這樣”或者“那樣”的,我們就會有意識地選擇、刪減、排列自己所搜集的信息,使得這件事情變成我們所希望或需要的樣子。
這就是所謂的選擇性感知。
換句話說,我們只會看見自己想看見的東西。所以我們只會看見那些跟自己的目標、興趣、期待或以往的經歷有關的東西——“當一個人手里拿著錘子的時候,他看什么都像是根釘子”。
I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選擇性感知這個問題,在幫主的版本中稱其為“附會舊知”。
都是指人們在接收信息時進行了主觀選擇,往往偏向有利自己的方面,而導致真實信息的忽視。
選擇性感知的形成包含了兩個方面,即選擇的發生以及選擇的方法。
首先想說一下選擇的發生,能不能不進行主觀選擇?
文中所說的信息是指那些經驗的而不是先驗的信息,也就是后天習得,而不是先天就具有的,數量非常龐大。人的大腦能力有限,是無法全部處理如此龐大信息的,主觀選擇實際是一種防止過載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是無法避免的。
其次就是選擇的方法,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原則就是在選擇時從不同視角考慮問題,交叉核實自己獲取的信息。
具體來說,有一些方法工具推薦下:
思維導圖,將思考過程可視化,更容易找到遺漏。
私董會,上周課上進行過體驗,借助團隊的力量共同完善自己的思考。
A1 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周末拆書,有一個要求是讓學習者自己寫A2便簽。
在準備表的時候,師傅提出說要把A2便簽的要求具體說明清楚。
我當時心里就嘀咕,這不是個固定環節嘛,還會有人不清楚么?草草應付了下。
結果在現場的時候,因為指令不明,出現了一陣混亂,有小伙伴反饋不知從何下筆,效果并不是太好。
我的問題是在于,對于師傅的建議代入在自己的經驗立場中,而沒有轉換到學習者的視角中。
A2 以后我怎么應用
本周做新的準備表的時候,引入思維導圖。
具體來說是將各個環節都列出講述者和學習者兩個分支視角,先在講述者分支上完成,再到學習者分支上進行補充。
目標是在下次拆書中,指令能做到準確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