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經典是啥?
簡單的說,經典就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精華。是我們老祖宗最高的智慧結晶。都是精華了,最高的智慧結晶了,不讀這個,你讀啥?更何況,“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你挑了最好的讀,也就得到一個中等水平,如果挑一個中等的讀,就只能得一個下等的結果了。所以,吾生有崖,要讀就讀最好的。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民族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各種思想噴薄而出、匯聚沖撞,撞出了最高的智慧成就。即便是后世的各大派各大家,其思想、創見也基本以先秦諸子為基礎,有發揮、有延伸,但追本溯源都在那些個框框內。
現在老外一遇到中國人,談起文化,首先問的就是孔子、老子,因為影響實在深遠,深遠到不僅中國人學,外國人也在學,哈佛的課程表中就有“儒家人文主義”這一課。你說你一中國人,當著老外,孔子老子的說不出個一二三,你不臉紅嗎?
好吧,我們再轉回來,看看那個時代還出了哪些牛人。往西走,大約與孔子同時期,印度出了位牛人釋迦牟尼,后來佛教的鼻祖。再往西,古希臘雅典,差不多在孔子去世后十年出生了一位大哲蘇格拉底,活活影響了歐洲思想兩千年。這些大牛,差不多都是同一個時代出現,很神奇吧?怪不得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把那個時代稱之為“軸心時代”。
再仔細讀讀孔孟、老莊、釋迦牟尼,你會發現他們講的其實是相通的,并沒有那么大的區別。(習到此,不禁會心一笑)
大約人類智慧的最高點,就是那個點,或者是道,或者是佛,或者是上帝,稱呼不同而已。所以,雅思貝爾斯把蘇格拉底、孔子、釋迦牟尼、耶穌并稱為世界四大圣哲。
那么,經典都講了些什么?
這個你得自己去讀。不過,簡單的說,就是告訴你人生是怎么回事,怎樣能獲得人生的幸福。這些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吧?生活中出現具體的人際關系、處事之法的問題的時候,讀讀孔子,目光短視、急功近利的時候讀讀孟子,遇到挫折打擊的時候讀讀老子,累于俗務、想要逍遙的時候讀讀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