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班的時候,已經是傍晚,西邊紅暈正艷,路上綠草如茵。我騎車追風,風一直在耳畔呼呼作響,如影相隨,揮之不散。
街道兩旁的香樟樹稠密厚重,蔥郁蔽天。夕陽透過蔭縫,照在我前進的路上,在地面投射出些稀稀疏疏的暗影。
輕車軋過樹影,幾樹夾竹桃驀地躍入我眼簾。只見萬綠叢里數朵白,遠遠望去,就像冬天還沒融化的殘雪,潔白無瑕。
此時已是春意闌珊,初夏的腳步蠢蠢欲動。早已過了百花斗艷的時節,而這滿樹的夾竹桃卻是“無意苦爭春”,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上,在滾滾喧囂的塵世間,驚艷了我。
于是,每當我上下班的路上,經過夾竹桃樹時,都會不由自主地看上幾眼。偶爾瞥見幾瓣花朵別樣透紅,風姿綽約地俏立于枝頭,雖是寥若晨星,卻也讓人內心歡喜,逸興遄飛。
繁花盛開處,那些瘦瘦的樹枝都壓彎了腰,像在鞠躬,像在討饒,又像在試圖挺直他的腰板,想用他那副自不量力的身軀,頂起頭上的一片天。
說起夾竹桃,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與它之間還有一段軼事。老先生年少時,故鄉院子里種了許多花花草草。有桃花、杏花、海棠、夾竹桃等等,滿院群芳斗艷,一片生機盎然。
繁花再美,終有一謝,可唯獨這夾竹桃花期最長。從春季風和日麗,到秋天落葉辭樹,它始終千嬌百媚,爛漫如故。其韌性之強,吸引了季老的注意,從此對它情有獨鐘。
后來,季老漸漸長大,遠離了家鄉,去過許多地方,看過許多風景。而院子里的那樹夾竹桃,再也看不到了。
直到有一天他訪問緬甸時,在旅館外驚喜地發現了一株株夾竹桃。剎那間,濃濃的思鄉之情,把這位身在海外的慈祥老人,電光石火般地拉回了從前院子里,那份天真無邪的兒時模樣。
對季老來說,夾竹桃已不單單是一株植物,它更像是朋友,是千里之外的故鄉,與志在四方的游子之間的精神鎖鑰。
我住的小鎮處處有夾竹桃,它們陪伴著我每天上下班。如果有天當我離開這里,去往別處后,心中也會萬般不舍。
說不定,某天在某個城市里意外遇到幾株夾竹桃時,定會百感交集。一如季老那樣,懷念起生活過的那段時光。
所謂睹物思情,想必大抵如此吧。
花開時明媚動人,花謝后悄無聲息。傍晚,西邊紅暈正艷,印射在這座城市中背井離鄉之客的身上,斜影拉得黯淡又長長。
2017年5月18日,上海初稿
2019年5月19日,上海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