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不知道寫什么,那來寫寫君子不器吧。
首先,“君子不器”是啥意思呢?
“君子”,在孔子的學說中,是指那些道德高,品行高尚,能長遠考慮的人。所以孔子用了很多詞語來形容君子,比如說“君子務本”、“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固窮”等等。
“不器”,就是指不成為具體的工具。“形而下者謂之器”,器就是有具體形狀的物品。孔子說君子不應該成為一個物品,只能做具體的某個事情,沒有自己的思維能力。換句話來說,孔子認為,君子不應該是一個只能做固定的重復的體力勞動的人。
我今天把自己QQ的簽名,改成“君子不器”了,為什么呢?因為我發現以前自己對“君子不器”的理解錯誤了。我以前覺得所謂君子不器,就是指君子應該成為一個思考能力強,可以領導和指揮和激勵他人一起做偉大事情的人。君子不應該有具體的技能。只要有具體的技能,就落于下乘了。因為我這個錯誤的理解,我以我花了很多時間來思考和總結,只留下很少的時間來做具體的實在的事情。
然而今天我想清楚了。孔子說“君子不器”,并不是說君子成為一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只能從高層面思考的人。一個人可以擁有多個具體的技能,因為一個人有多個能力,所以他不需要“系”于某個具體的能力,這才是“君子不器”的本質。君子需要具體的技能,通過這些技能,君子才能“格物致知”,“以行證道”。
而只會“形而上”的人,最終是只能淪為素手空談,而沒辦法做現實檢驗。這也就是為為什么說“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不是“坐而論道”不重要,而是“坐而論道”的基礎是“起而行之”。通過不斷的實踐,從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