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兩大愛好,抽煙、喝酒,沒有燙頭。
喝酒沒得說,早些年在外老爹的朋友們就附送雅稱“黃酒罐”,一叫就叫了好多年,一直到現在。不過他喝酒的場合我其實見得不多。這兩年也因為身體原因戒掉了一日三頓酒——變成了兩頓,早上不喝了,量也減少了。
這酒的量是減了,煙卻是從來沒減過。
小學那會兒,我爸回家的時候帶回了一根很粗的煙筒,竹制造,大概一米的樣子。之后,每次我爸抽煙的時候,就會搬一張小板凳在門口,抽調煙頭里面的過濾棉花,放在煙筒上抽起來。吸一口,再吸一口,煙筒里面不多的水就翻滾起來,發出很大的響聲。再把煙吐出來,一圈兒一圈兒,朦朦朧朧的。
原來我不喜歡我爸抽煙,因為實在不喜歡那煙味兒。但是后來習慣那味兒之后好像就沒那么不喜歡了,也經常被使喚著去給我爹給我外公買煙。
在雙溪的時候,飯桌上月光那優雅的一支煙,想到的不是抽煙對身體不好,而是那舉手投足之間的悠閑與輕松,也無需去在意大家的眼光。而我自己,接過別人手中的煙的時候,多多少少總能看到點兒詫異的眼神。
我抽過三次煙,準確的說是三支。
第一次是在高二。那個妹子豐滿漂亮,許多人喜歡,也有許多青春期荷爾蒙泛濫帶來的情感問題。雖和她不同班,卻喜歡她爽朗的個性。那次和她兩個人跑到學校后面的串串香,兩個人,一鍋火鍋串串,幾瓶啤酒。腦子微醺,情緒正濃,她拿起一支煙遞給我,竟一時沒找到拒絕的理由,就接過了。一支細小的女士煙,和我爸抽的煙完全不一樣,很好看。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雖然沒抽過,還是像模像樣的點上了。然而所有的煙都只是在整個口腔里翻滾,然后吐出來的,就一絲淺淡的煙,不知道口腔有什么神奇的功能把煙稀釋了。那一支女士煙沒有給我很好的印象,一整個下午都感覺口腔里面滿滿的煙味,我還沒能習慣它。
14年暑假又抽過一支煙,那會兒在貴州山上徒步,隊友給了我一支,蘭花香,煙味兒很淡。其實也抽過幾口他的當地味兒很重的煙,那時候完全是覺得好玩。我嘗試把煙吸進喉嚨管里,被嗆了之后就放棄了。不過后來發現,一起抽煙可以一起聊天,還蠻不錯的。許多時間看男士們一支煙一杯酒快意泯恩仇,也是覺得相當有意思,求而不得。
雖然不討厭抽煙也不討厭抽煙的人,不過也談不上喜歡。第三次也是陪朋友。他從來沒抽過,只因煩惱纏身,無處宣泄,即便我愿意傾聽,可是他也說不出來,壓在心里難受得要命。而我能做的,只是給他買包煙,然后陪他一起抽。(當然是因為他說他想抽煙我才買的)
我記得有次我叫我爸少喝點酒,他說他就這點兒愛好,還不能讓喝開心嗎?之后也就再沒說過煙酒這事兒。
在網絡上看到許多段子,說什么抽的不是煙,是寂寞,抽煙只是中排解等等。也許是吧,我爸很煩的時候抽的煙明顯多很多,一根接著一根。
不過何必一定要給煙一個標簽呢,偶爾像月光那樣,悠閑的點起一支煙,享受一支煙的時光也是不錯的。
當然許多人都會說抽煙是有害身體的,然而哪個抽煙的人又不知道呢?自己點的煙,怎么著也要抽完啊!
不過最近聽說一種新抽法,抽“茶”,有著不亞于抽煙的減壓功力,對身體卻是沒啥損害,畢竟沒有尼古丁這東西啊!
甩上鏈接一言不合飛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