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暑假閱讀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后來對稻盛和夫的了解逐漸增多!意識到稻盛和夫對孔子思想的閱讀的深入,再用中庸的思想來看待稻盛和夫!
以下摘錄(六項精進重復):
六項精進:
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謙虛,不要驕傲;
3、要每天反省;
4、活著,就要感謝;
5、積善行,思利他;
6、忘卻感性的煩惱。
《活法》
第一章 讓夢想成真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人生的意義在于修煉靈魂。
人為什么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比出生時有一點點的進步,或者說是為了帶著更美一點、更崇高一點的靈魂死去。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為此,不屈不撓地工作、勤勤懇懇的經營、孜孜不倦的修煉,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就這么確確實實的存在著。
“積極的方向”的思維方式是什么呢?沒必要艱難的思考,簡單的認為:“凡事往好的方面想” 就可以啦。
總是積極向前的,建設性的;有一顆感恩的心,具備和大家一起行動的協調性;樂觀的接受;充滿善意,有理想,態度溫和;不息努力;知足、不自私、沒有強大的欲望等等。這些都是積極的思維方式。
人生是思維所接的果實,這種想法已構成許多成功哲學的支柱。根據我自身的人生經驗,我也堅定了一個信念,那就是“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 亦即,你能夠實現的,只能是你自己內心渴望的東西,如果內心沒有渴望,即使能夠實現也實現不了。
心態決定命運!
在大學教授的關照下,我總算進入精度的電瓷制造工廠。其實是一家隨時都有可能倒閉的破爛不堪的公司,到期發不出工資是理所當然的事,甚至經營者家族內部還在發生內訌。好不容易進去的公司竟然是這種狀態!同期進入公司的機位同事每每相遇,都在抱怨、發些不滿,商量著什么時候辭職。不久,同事們一個個相繼辭職,另尋他就,最后只剩下我一個人留在公司孤軍奮戰。不料,改變了以前進退兩難、猶豫不決的心態后,反而似乎豁然了,心情也愉快了。感嘆懷才不遇、怨天尤人亦是枉然,于是心情有了180度大轉變,決心使出干勁搞好工作,努力參與研究。從那以后,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要求自己每天堅持研究。心境的變化似乎有了回報,研究成果日見成效。好結果有目共賭,隨之上司好評如潮,而自己則更加忘我的工作,然后收獲更好的結果,由此進入了良性循環。
終于,我通過獨特的方法,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開發了應用與電視機晶體管里電子槍上的精密陶瓷材料。在當時電視機剛剛開始普及。
因此,周圍給予的評價就更高了。我甚至已經不在關心工資的延期支付,感覺工作及其有趣而且體會到人生的意義。隨后,基于此時掌握的技術和積累的成績,我創辦了京瓷公司。
從改變內心想法的瞬間,我的人生開始轉運。以前的惡性循環終止,良性循環隨之開始。從這段經歷中,我體會到人的命運不是像鋪設的鐵軌一樣被事先定下來,而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能好能壞。
總之,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內心意念的結果。經過種種挫折和曲折后,我終于體會到這個貫穿人生的真理,并一直把它銘刻在心底。
人生有盛衰榮辱,即使認為自己的命運是用自己的雙手開拓的人,其人生低谷與高峰、幸福與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相呼喚而至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自己播下的種子。
的確,所謂命運,在我們的生命期間儼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類力量無法抗拒的”宿命“,而是因我們的內心而改變。人生是由自己創造的,能夠改變命運的只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內心。在日本的思想里,這就是”立命“。
思維方式的畫筆在人生的花園里描繪出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彩圖。因此,人生的色彩多與少,取決于你的心相好與壞。
努力是從平凡升華為非凡的必要階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早在京瓷公司還是鄉村工廠時,我就反復多次對當時不滿百人的職工拋下”豪言壯語“:這個公司一定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盡管她還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但我內心有個強烈的愿望,就是渴望實現夢想并證明給大家看。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但是,無論眼界多高,也必須腳踏實地。無論夢想和愿望是多么高遠,現實中的每一天都要竭盡全力踏實的重復簡單的工作。為了繼續昨日的工作,不得不揮灑汗水,一毫米、一厘米地前進,把橫在眼前的問題一個個解決掉,時間就這樣在看似微不足道中度過了。
“默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那年那月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司呢?
在夢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中,我屢受打擊。當人生只能是”每一天“的積累與”現在“的連續。
此刻的這一秒鐘聚集成一天,這一天聚集成一周、一個月、一年,等發覺時,已經站在了先前看上去高不可攀的山頂上。這就是我們人生的狀態。
即使你的目標好似短視與功利的,但是,如果不過完今天一天的話,那么明日就不會來訪。到達心中向往的地點,沒有任何捷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無論多么偉大的夢想都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積累,最終才能實現的。
所以,不要把今天不當一回事,如果認真、充實地度過今天,明天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在眼前了。如果認真地度過明日,那么就可以看見一周。如果認真度過一周那么就可以看見一個月……即使不考慮以后的事而全力以赴過好每一個瞬間,先前還未能看見的未來之像就自然而然地可以看見了。
我自己也如烏龜踱步。每一天都腳踏實地地不斷積累,就這樣不知不覺中公司一點點地也壯大起來,我也取得了今天這點成就。
所以奉勸各位,與其徒然為明日煩惱、孜孜不倦的計劃未來,不如首先傾注全力充實每一個今天。這才是實現夢想的最佳有效途徑。
每天的創意促成大飛躍
迄今為止,眾多優秀且聰明的人才進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這些人才,以為公司沒有前途而辭職。所以,留下來的都是不太聰明、平凡的、無跳槽才能的愚鈍的人才。但是,這些愚鈍的人才在十年、二十年后都晉升為各部門的干部或領導。這樣的實例舉不勝舉。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像他們這樣平凡的人變成了非凡的人才呢?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腳踏實地度過每一天的力量,是堅持積累每一天的力量,或者說是堅持使平凡變非凡。對于細小的事情,想方設法進行改良的人和沒有這樣做的人,從長遠看來,將產生驚人的差距。就拿掃地這個事例來講,每天反復琢磨如何掃得更干凈,更快捷的人也許會獨自成立承包清掃的公司并擔任總經理。與此相對,得過且過懶得想辦法的人一定依然每天繼續著掃地工作。
在昨日努力的基礎上再稍加改良,今日要比昨日有進步,即使只是一小步。這種從不懈耽堅持到底的態度,將終會與他人拉開巨大的差距。決不走同一條路,是走向成功的秘訣。
聽到工作現場的“神靈之聲”了嗎?
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解決問題的答案總是在現常但是,為了得到答案,對待工作要有一股不服輸的高度熱情及深厚感情。而且,要用率真的眼睛目不轉睛地觀察現常就在這種審視、傾聽、貼心當中,我們才能第一次聽到“產品對我們的私語”,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以上的話也許像是非技術人員說的,非科學的論調,但是,因為將這些感情傾注到產品上以后,本應是無機質的現場或產品中也有了“生命”,發出“無言的聲音”,也就是經過“心靈感應”的瞬間就做成了事。就產品而言,就創造出了“嶄新的”產品。
樹立遠大夢想,實現精彩人生!
即使見聞相同,但有些人能夠從中得到重要的暗示,受到一些啟發;而有些人則稀里糊涂、一無所獲地錯過。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那就是日常的“問題意識”。正如人們經常講到的那樣,有很多人看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但從中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只有牛頓一人,那是因為牛頓在潛意識里滲透著強烈的問題意識。前面章節所述的神的啟示,或者創業的靈感源泉,也是通過夢想,只給那些持續擁有強烈愿望的人。無論我們年紀多大,都希望自己是擁有夢想、前途一片光明之人。沒有夢想的人就不可能有創造性,無法獲得成功,也不可能成為有用的人。為什么呢?因為通過描繪夢想、銳意創新、不斷努力,人格才能夠得到不斷的磨練。在這個意義上,我想強調一點——夢想和愿望就是人生的跳板。
第二章 依原理原則思考
不為誘-惑所動,堅持自己的哲學。
只有自己辛苦賺取的錢財才是真正的利益。
思想如哲學家般深遠,心術如元祿武士般高尚正直,加之以小吏的才干,再加之以百姓的身體,如此則必成實業社會之俊杰。
如何導演人生這臺戲?“認真過好每一天”——這看似簡單,其實確是人生最重要的原則之一。人生就是一臺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人生的主人公。不僅如此,這臺戲的編劇、導演、主演都由自己來擔任。我們的人生這樣自導自演的機會只有一次。
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用心去演繹自己的人生,如何用盡一生的光陰描繪腳本,自己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
缺乏認真和熱情,懶惰松弛的度過人生,沒有什么比這更浪費的了。為了使人生這臺戲內容厚重而又充實,必須竭盡全力以認真的態度度過每一天的每一個瞬間。
對于任何事情,都要認真面對,接受挑戰——這也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是說,面對困難不逃避直接應對。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必勝的迫切心情,在加上單純樸實地對待萬物的謙虛態度——就能找到平日可能忽視的解決問題的線索。
我把這種情況解釋為“神靈的細語啟示”。那是因為我感覺到連上帝都同情那些吃苦耐勞、拼命努力的人,向他們伸出援手,以作為回報。所以,我時常激勵員工“加油!加油!直至上帝都要伸出援助之手”。
身體力行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在賦予它的時間里、在一個有限的瞬間中,盡最大努力認真活著。通過努力過好“現在”,就能把小小的生命與明日連接起來。植物尚且如此,我們人類豈能輸于花草。所以不要虛度每一天的光陰,必須認真的活著。這也許是讓我們來到世上、讓人生有價值的宇宙和我們人類之間的一項約定,也是使人生這臺戲充實圓滿的必要條件。
熱愛是點燃激情的火把!
物質有三種類型:
(1)靠近火就燃燒的可燃性物質。
(2)即使靠近火都不能燃燒的不燃性物質。
(3)本身就可以產生燃燒的自然性物質。
人的類型也一樣,既有無需周圍的人要求什么,就自我熊熊燃燒起來的人;也有即使周圍給它能量,不只是麻木,還是擺酷,冷若冰霜,一點也燃燒不起來的不燃性的人。這種人也可以說是有能力,但缺乏熱情和激-情,多數人最終沒有能夠發揮的能力,生命就結束了。
成事的人是自我燃燒,并且還把能量傳遞給周圍的人,他們絕對不是按照他人吩咐、等待他人命令后才開始行動的人,而是在指令到來之前,自己率先而為并成為別人的榜樣,是富于能動性、積極性的人。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自然性的人呢?如何才能獲得自我燃燒的體質呢?其最大且最佳的辦法就是“熱愛本職工作”。我曾這樣寫道:
“從事一項工作需要相當大的能量。能量能激勵自我,燃燒熱情。燃燒自我的最佳方法是熱愛本職工作。無論是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干就能產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會產生向下一個目標挑戰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的反復中你會更加熱愛工作。這樣,無論怎樣努力,都不會覺得艱苦,最終能取得優秀的成果。”
文化因國家或民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商業哲學、人生中的基本原則最終還是相同的。例如,努力在工作中創造成果,想為社會做善事等等。無論在哪個國家的文化中、無論哪種宗教里這些都應該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
三、磨礪并提高心智
磨礪心智所需要的“六個精進”!
需要磨礪、提高心智的不僅僅是領導。任何人都需要將心智朝好的方向提高,不僅要做一個有能力的人,還要做一個有人格的人;不僅要做一個聰明的人,還要做一個正確的人。可以說這就是人生的目的、人生本來的意義。所謂人生,就是提高我們人性的過程。
1、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比任何人更多鉆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閑工夫抱怨不滿,還不如努力前進、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
2、戒驕戒躁:“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語,謙虛之心能招來幸福、凈化靈魂。
3、每天自我反省:每日檢查自己的行動和心理狀態,是否只考慮了自己的利益,是否有卑怯的舉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
4、感謝生命:只要活著就是幸福,培養對任何細小的事情都心懷感激的心性。
5、行善積德:“積善之家慶有余”,提倡行善、積德,特別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積德有好報。
6、摒棄感性所帶來的煩惱:不要總憤憤不平、杞人憂天、自尋煩惱。相反地,為了不致事后后悔,更應全身心地投入。
“神啊,對不起”,“南無,南無,謝謝”可以說是我的兩句口頭禪。短短的兩句話代表我反省和感恩的心情,它是我簡單明了的人生自律的指針。
“樹木有生命,樹木有語言”,這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木匠說的一句話。在我看來,一個說出這樣話的木匠,其風貌比任何偉大的哲學家、宗教家都崇高。
不斷努力、歷盡艱辛,精益求精,由于這樣的精進,他們所達到的心靈的高度和人格的深度,為之折服的應該不只我一人吧。
從這件事里我不得不再次想到勞動的尊貴。我深深體會到“醒悟就在每日的勞動總”這句話。不僅手藝人的世界如此,體育世界也如此。棒球聯賽的選手一郎先生也是反復精進達到專業領域頂峰的人。從小學期開始,他就做棒球大聯盟的夢,一天也沒有休息,反復進行打球動作的訓練。
沒有人能夠不通過勤懇的精進而成為名人的。我們衷心熱愛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工作中,通過這些——僅僅通過這些——我們就能夠學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磨練心智、砥礪人格,并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四、以利他之心生活
所謂利他之心,佛教里是指善待他人的慈悲之心,基-督教里是指愛。更簡單一點地說,是“奉獻于社會,奉獻于人類”。這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或者像我這樣的企業人士在經營公司中不可缺少的關鍵詞。
說起利他,聽起來好像有點過于偉大,其實一點也不。給小孩吃美味的食物,希望看見妻子喜悅的表情,讓勞苦一生的父母過得舒適,像這樣對周圍人的一點體諒、關心就已經是利他的行為了。
人的內心充滿至深至純的幸福感,不是在滿足自我,而是在滿足了“他人”的時候,我的這個觀點一定能得到很多人的認同吧。而且,聰明的人應該能注意到,奉獻于他人并不僅僅只對他人有利,終究還將有利于自己。
近代的日本,伴隨科學文明的發展,這樣宗教被不當一回兒事了。與此相伴的是,人應該具有的道德、倫理、哲學等等逐漸被忘卻了。
哲學家梅元猛先生曾說:“道德缺乏的根本在于宗教的缺失。” 我也深有同感。特別是戰后的日本社會,基本的道德倫理幾乎從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消失了,這與戰前以國家神道為核心的專制思想統治形成了兩個極端。
政府一方面強調綜合教育,另一方面卻看不到以道德為基礎的人格教育的任何實施措施。再加之重視“個性教育”之余,根本不好好教導做人最低限度應該掌握的道德規范。幼兒園也標榜“自由教育”,讓身心沒有發育的幼兒們放任自流。于是,在成人之前,連掌握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規范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一來,處于身心成長期中的青少年更有必要學習、思考“人應該怎樣活著”這個嚴肅的問題。另一方面,社會應該給他們創造這種思考的氛圍。
五、與宇宙相和-諧
左右人生的兩股神秘力量:
1、命運
2、因果決定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