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封面
1 虛假同感
我們認為自己和大多數人意見一致,但這并不是從眾心理,后者是壓力下有意識行為,虛假同感往往是無意識高估自己。
2 篡改歷史
我們會無意識地將過去的觀點調整為今天的看法,以避開和之前錯誤相碰撞的尷尬時刻。
3 默認設置
默認設置是具有吸引力而且讓人感到舒服的,如果沒有默認設置,我們就會把維持現狀作為默認選項。
4 最后機會
對于后悔的害怕經常會讓我們做出錯誤選擇,比如即將錯過最佳生育年齡,就草率地結婚生子…
5 知識的另一面
知識有兩種類型:用語言描述的知識和非語言描述的知識,而我們往往過度重視了前者,而忽略了實踐。
6 錢的外衣
根據錢的來源不同,人們的做法也不同。錢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包在情感的外衣里。
7 幸存者錯覺
尼采說“沒有殺死我的,使我更強大。”但這話沒有道理,認為糟糕的事情有益處是種錯覺,悲慘的學習方式明明不是唯一選項。
8 注意力錯覺
有些異常情況也許特別夸張,但這也不能保證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比如之前火爆的球場上大猩猩的視頻。
9 策略性虛報
我們追求誠信,卻對大話很寬容。比如約會時女人化妝、男人租保時捷,我們會自動忽略這類謊言。
10 想得太多
巴菲特所謂“能力圈”以內的事情,跟隨感覺就好,想太多反而會影響表現。復雜或新鮮的情況,再調用理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