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行動的藝術》是作者羅爾夫?多貝里《清醒思考的藝術》姐妹篇,都講的是如何避免思維陷阱。有時候我們并不是很明確知道什么使我們幸福、成功,但是我們會非常清楚是什么導致我們失敗。正如查理芒格所說,做事情我們先考慮要避免什么,然后再考慮接下來怎么做。總而言之,我們不需要額外的智慧,新的想法和更多的行動,我們只要更少的愚蠢。
1、為什么很差的理由往往也能用
即便再無厘頭的理由都勝過不解釋,比如:今天為什么遲到? “因為堵車”肯定是要好過就是遲到了沒原因”。和家人、朋友以及同事之間的相處,有時候的一個“因為”也許會讓對方消解怒氣,心里舒服一些。所以不要怕麻煩,盡可能多的去使用它,它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潤滑劑。
2、為什么做的決定越少,效果越好
我們買東西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挑花眼的情況,不斷的挑選、比對,讓我們越來越疲憊,進而產(chǎn)生兩種結果要么放棄購買要么隨便選擇一件,這其實就是選擇疲憊癥。人的意志力有限,在一段時間之后需要充電,如休息、放松或者補充能量。所以,根據(jù)自己最看重的一兩點做決定。
3、為什么你不會穿希特勒穿過的羊毛衫
平日里神煩某個人,但凡跟這個人相關的事、物,哪怕是完成的無可挑剔,我們還是會看著不順眼,心里不爽快。這就是關聯(lián)謬誤。
4、為什么沒有戰(zhàn)爭的平均規(guī)模
在網(wǎng)絡上看到各個城市的人均收入、房屋均價等等,我們都會嗤之以鼻。因為分布情況與冪律有關,60%人均年收入5萬元和5%年收入上千萬的人計算出來的平均值有什么可信價值。當遇到平均一詞時,我們也要探究下其背后的整體分布情況。
5、你如何被錢毀掉了動力
公司的績效獎勵制度,如果不合理,很快就會引導員工只干對自己有益的事情,與自己績效無關的事情再無興趣。還有,如果想通過給孩子一定的獎勵來促使小孩完成作業(yè)或者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一旦沒有獎勵,小孩很快會因為沒有獎勵而不去做。這就是激勵排擠效應,當人們不是為了掙錢去做一件事時,付錢給他們會破壞其做事的意愿,也就是說金錢上的激勵會排擠非金錢上的動力。
6、如果沒有什么可說的,就什么都別說
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如果不知道,滔滔不絕的廢話只能招致無知、愚蠢。世界是復雜的,在沒有思考清楚之前,最好什么都別說。
7、作為經(jīng)理你如何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使數(shù)值看上去更好
“移民效應”或者“威爾羅杰斯效應”
8、如果你有敵人,那就給他提供大量信息
比如外出吃飯選擇餐館或者外出旅行預定酒店,我們往往會搜集大量的信息作為參考,但往往經(jīng)過大量的搜索之后我們還是選擇了最初看中那家店。我們總是希望獲取足夠多的信息作為參考依據(jù),即使不是自己最關心的信息。更多信息不代表就可以做出最好的選擇,有可能會造成干擾,是有害的。請選擇最少的信息來思考,這樣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
9、為什么在滿月時會看到人臉
滿月時會看到人臉,那是因為人們出現(xiàn)了聚集性幻覺。就像連續(xù)多次拋硬幣正面朝上人們不會認為這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會相信這其中一定存在某種規(guī)律。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件事情上我們都過于敏感,我們應該保持懷疑精神。
10、我們?yōu)槭裁匆獝劢?jīng)歷痛苦才得到的事物
我們在一件事情上花費的時間精力越多,做出的犧牲越大,我們對它的期望就越高,預估的價值就越大。這是勞力辯證現(xiàn)象,即認知不諧調的一種特殊情況。我們要讓自己保持清醒,保持一定距離去看待結果。
11、為什么小型公司有自己的特殊情況
小數(shù)定律。
12、請謹慎對待你的期望
提高對自己和對自己所愛的人的期望,可以增強自身動力;對于不能控制的事情降低期望,比如股票市場。
13、不要相信你最先憑感覺想到的內容
商場里一個乒乓球拍和一個乒乓球一共賣1.1歐元,球拍比乒乓球貴1歐元,那么一個乒乓球多少錢?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憑感覺上的答案0.1歐元,正確答案是0.05歐元。為什么會出現(xiàn)答錯的情況呢? 因為思考比感覺更辛苦,理智權衡比依賴感覺需要更多的意志力。也就是說依賴感覺的人提出的問題比較少。
14、如何揭穿江湖騙子
為什么我們會覺得占星學、看手相或者算命先生說的還挺準的?因為人們有一種傾向,認為一種籠統(tǒng)的、一般性人格描述十分準確的揭示了自己的特點。這種傾向在心理學上叫“福勒效應”。“福勒效應”背后隱藏的是什么呢?第一,“你會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誰不是這樣呢? 第二、我們會接受不符合情況的恭維說法;第三,正面效應,沒有說出任何否定的說法;第四,所有思維錯誤的根源----“證實傾向”,我們會接受符合自身特征的描述部分,而把剩下的部分無意識的過濾掉。
15、為什么志愿工作只對明星適用
志愿者的愚蠢。
16、為什么人是情感傀儡
對待事情大多數(shù)我們不會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而是快速的做出決定。我們的決定是情緒激發(fā)的產(chǎn)物。情緒激發(fā)是最常用的激發(fā)學,情緒是一瞬間的感情迸發(fā):喜歡什么或厭惡什么。這種自發(fā)的、膚淺的情緒沖動會讓你對風險和利益的估計依附在同一張感情網(wǎng)上。就如我們喜歡某樣東西,我們滿眼看到的都是它的好處,然而刻意的忽視它的缺點。
17、你為什么要和自己唱反調
沒有比自己的信念更令人確信的事情。如果你不惜一切代價去相信并堅持自己的觀點,那么它肯定是最確定的,但這樣也使最危險的。窺視自己內心的這種自省,大部分是虛構出來的。如果你太過相信自己,一直相信自己,那么清醒過來的那一刻對你來說會更加殘忍。越是你深信不疑的事情,你越是要多一些懷疑。作為聰明人你不需要信奉任何教條,你要做自己的異教徒。
18、為什么你要斷了自己的后路
只有斷了后路,才能全力以赴。我們必須學會關門。
19、為什么我們要用好的換取新的
對新事物的狂熱。
20、為什么煽動宣傳會有效果
人類對目的來源的認知要比對表達論據(jù)的認知減弱的更快。就像美國大選,總會出現(xiàn)一些抹黑競爭對手的信息。雖然我們心里明白這是為了競選,但是很快我們會忘了信息的目的而記住惡意的言論。這就是睡眠者效應。如何避開睡眠者效應? 第一、不要接受任何未經(jīng)你要求而得到的建議,即使這建議是為了你好,這樣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操控;第二,盡可能的躲開廣告宣傳中的信息;第三,試著回憶每一個你熟知的說法的來源,是誰說的?為什么是這樣?應該像偵探那樣去思考,想想這對誰有利。
21、為什么你對于哪個是最好的選擇很盲目
銀行儲蓄利率1%,投資顧問給你推銷購買A債券,利率為5%,說這比儲蓄利率高很多。仔細想想,他是來給我們推銷債券的,他應該和同類債券作比較,而不是與儲蓄利率做比較。當你面對選項A(讀工商管理碩士、體育場、做手術)和現(xiàn)狀(不讀MBA、空草地、不做手術 )時,你習慣將選項A與現(xiàn)狀進行對比,這是錯誤的。我們需要將選項A與其它選項進行對比 ,否則很快會誤入歧途。
22、為什么我們會說后起之秀的壞話
工作后,權位高者會擔心新人超越自己的能力,出現(xiàn)從其它方面打壓新人的情況。這就是競爭偏見。請對有才華的人予以支持,短時間內你會使自己的地位陷入危機,但你絕對是可以從中獲益的,因為無論如何總有人在某一時間超過你。等他們超過你時,你會更容易贏得他們的好感,更方便向他們學習。
23、為什么第一印象具有欺騙性
我們經(jīng)常性會說到:第一次見某某人感覺人挺好的,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人。這就是“最初效應”起作用,我們總是通過自己的第一印象來進行評判,經(jīng)常會先入為主,這肯定是具有欺騙性的。我們需要盡可能的對人或者事的各個方面進行客觀評價。
24、為什么我們感受不到未知的事物
放血效應是指我們不是在一種理論被證明錯誤時放棄它,而是在有更好的理論出現(xiàn)時才放棄它。我們需要定期的檢查自己的投資策略、生活理念和對他人的看法。如果事實和觀點不符,請立即放棄,更不要等待一種“更好”的理論出現(xiàn)。
25、為什么自己做的菜吃起來更香
原因是非我發(fā)明癥候群,覺的自己做的就是最好的,獨一無二的。它會使我們陷入自己的想法中。為了避免陶醉在自己的想法中,我們應該適時的保持一定的距離,回頭審視自己的那些想法:過去的10年里哪些想法是真的很超群。
26、你如何利用不可想象的事情
“黑天鵝”指的是會給你生活或財務狀況、健康或給一個企業(yè)等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影響的事情。它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現(xiàn)如今,異乎尋常的事件發(fā)生的概率不能為零,而我們思考世界的方式又容易出錯,那么我們應該想到所有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至少是那些概率大于零的事情。我們盡量在具有積極意義的“黑天鵝”能吸引到的領域活動,遠離那些有消極影響的“黑天鵝”,如不要負債 ,成功的時候不要沉溺于奢華的生活中。
27、為什么我們的知識不能延伸
依賴域現(xiàn)象是說只是很難從一個領域衍生到另一個領域。但是存在著另一種說法,事物的本質之間也就是底層規(guī)律是相通的,我們是可以將一個領域的知識遷移到另一個領域。個人認為,我們是可以將工作中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在生活中,不同領域之間也不完全是割裂的。
28、為什么你會認為其他人和你想的一樣
虛假同感偏差,我們認為自己認為的或者自己認同的或者自己喜歡的也都是別人認為的、認同的或者喜歡的。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對事物的觀點不是被普遍認同的,而且還要理解和自己想的不一樣的人并不是白癡。不要先去懷疑他人,而是先去懷疑自己。
29、為什么你總是有道理的
篡改歷史現(xiàn)象,我們會無意識的將過去的觀點調整為今天的看法,于是就避開了和自身之前的錯誤相碰撞的尷尬時刻。因為這種策略會讓人感到舒服, 因為承認錯誤是感情上最難的任務之一。
30、為什么你要和你的團隊保持一致
群體內外偏見。
31、為什么我們不喜歡天馬行空
模糊不容性,指的是依照經(jīng)驗做出判斷時,我們更喜歡已知的可能性。風險指的是已知的可能性,我們只需要在已知的基礎上做出判定,是風險太大還是可以接受。但在模糊的情況下是不能這么做的。只有在很少情況下我們才能清楚的算出風險概率,大多時候我們只有這種令人厭惡的模糊,所以我們要學著去忍受。
32、為什么我們會認為現(xiàn)狀最好
無論是購買汽車、或者外出吃飯,我們習慣性的選擇或者使用默認選項,如果沒有選項,我們就會把現(xiàn)狀作為默認選項,保持現(xiàn)狀而不做出改變,比如經(jīng)常吃同一家餐館的同一道菜。我們喜歡自己已經(jīng)了解的東西,在嘗試新事物和保持現(xiàn)狀這兩者之間,我們通常是極為保守的----即使做出改變是有利的。這種現(xiàn)狀最好的偏見除了追求純粹的安逸之外,我們對損失的規(guī)避也起了作用。
33、你為什么喜歡最后的機會
對后悔的害怕有時會使我們做出不理智的行為,為了今后不再有這種可怕的后悔感,我們傾向于保守行動,也就是不讓自己的做法太偏離常規(guī)。但是,最愚蠢的情況是將對后悔的害怕與最后的機會結合起來。比如你夢想一幢獨居房子,但建筑用地緊張,能看到海景的小塊土地很少了,從三個到兩個,到僅剩的最后的機會。當這個聲音沖進你的大腦,你會花天價買下那塊地。對于后悔的害怕讓你忘了市場上總會有帶海景的地產(chǎn)這一事實。
34、為什么顯眼的不等于重要的
凸現(xiàn)效應是指一種十分顯著的特征得到了比它實際應得的更多的關注。像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網(wǎng)絡新聞,常常為了博眼球,夸大標題或者斷章取義,往往忽略了還原事情的真相。凸現(xiàn)的信息會對我們和思想和行動又特別的影響,相反,對于隱晦的、緩慢形成的和無聲消息都不會太當真。請不要被“異常” 所迷惑。
35、為什么實踐高于研究
知識有兩種類型:用語言描述的知識和非語言描述的知識。用語言描述的知識,首先,這類知識沒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內容,但這種清晰在實際生活中卻是不存在的。如果我們以清楚明白的知識為基礎來作決定,我們很可能對有較大風險的事情表示認同,我們會將自己置于臆想的安全中。其次,寫書的人和從不寫書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因此我們不能將文章看成是對現(xiàn)實世界有代表性的反映。最后,文字會掩蓋能力。因此,重要的知識在實踐中。
36、為什么錢不是赤裸裸的
我們花贏來的、偶然撿來的、繼承的錢要比花掙來的錢更草率,這種現(xiàn)象稱為賭場盈利效應,拿民間的話來說就是來的容易去的快。當我們贏了錢或者某些公司“贈送”給你錢時,要格外小心。
37、為什么新年時下的決心很難實現(xiàn)
拖延癥。因為在付出和收獲之間有一道時間的鴻溝。避免拖延癥的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自我控制力不可以持續(xù)一天,它也需要放松和充電;二是阻止分心。
38、為什么你需要自己的王國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跟周圍的人比較財產(chǎn)、地位、健康、年輕、能力、受歡迎、美麗等等。這樣就會產(chǎn)生妒忌 。妒忌一旦出現(xiàn)就不容易消失,但可以避免。第一、停止與他人比較;第二,找到自己擅長的事物,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圈子,這個圈子大小無關緊要,只要你是其中的國王就行。
39、為什么你寧愿讀小說也不愿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我們對其他人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已經(jīng)形成了精細的感受,科學上稱之為心智理論。就像媒體早就明白用事實報道和大塊圖表不能吸引讀者,所以業(yè)界口號是:文章不能沒有標題,人物不能沒有頭像。當有人給我們介紹某個人的命運時,我們應該謹慎一些,問問其背后的事實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果我們不是聽眾,而是肩負著感動、震撼、激勵他人的任務,那我們應該讓事情以鮮活的形象出現(xiàn)。
40、為什么危機很少是機會
認識糟糕的事情可以給我們益處是種錯覺。一場大病,也許是種經(jīng)歷,會給身體留下痕跡,但身體不會比生病之前更健康;一次事故或一次崩潰也是同樣道理。我們不是非要經(jīng)歷這些危機之后才比變得強大,我們可以選擇其他方式。與其安慰自己這可以帶來益處,還不如讓自己搬離危險區(qū)。
41、為什么你偶爾應關注焦點之外的內容
注意力錯覺,是指我們認為沒有錯過任何在視野范圍內發(fā)生的事情,但實際上我們只看到了自身所關注的部分。例如開車打電話,正常情況下不會產(chǎn)生影響,但是一旦出現(xiàn)緊急情況,就沒有足夠的注意力做出反應。我們要不斷排出這種注意力錯覺,要使自己去面對所有可能的和看上去不可能的場景。
42、為什么大話也有說服力
策略性虛假。
43、為什么有時候你應該跟著感覺走
有時候我們做一些事情,尤其是自己很熟悉的領域,也就是自己能力圈之內的事情,最好不要去思考,思考會將直覺可以找到的解決方案不必要的破壞掉。有些事情我們需要理性思考,但并不是所有。一些事情,如對食物的感覺,對朋友的選擇等,對這類事情我們可以用比理性思考明顯更好的情緒激發(fā)來處理。
44、為什么你打算做的事情過多
計劃謬誤。原因一是,期望,我們想要成為把所有計劃都完成的成功人士;二是我們太過專注于項目本身,而忽略了可能影響項目進程的意外情況。我們應該向過去的經(jīng)驗請教,不要將目光停留在內部。
45、為什么拿錘子的人會把一切看成釘子
專業(yè)偏見,其危險在于自己專業(yè)領域的方法對解決問題不適用。每個人都是其不完整的思維模式的囚犯,請再為自己加上兩三個額外的工具,即自身專業(yè)領域之外的思維模式。
46、為什么計劃使人安心
我們很少忘記未完成的任務,這些任務總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意識里,不會放過我們,直到我們去注意它們,而已經(jīng)完成的任務則會很快從我們的記憶中消失。這一現(xiàn)象就是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47、你坐哪條船比你劃槳的藝術更重要
有些人完全靠技能在生活,比如飛行員、鐵匠,但也有一些領域盡管需要能力,但能力卻沒有決定意義,比如公司創(chuàng)立者、經(jīng)歷等;還有一些領域,純粹偶然情況占主導,例如金融領域,在這一領域充斥著能力錯覺,也就是說你對鐵匠應帶著應有的尊敬,對于成功的金融玩家則不必認真。
48、為什么檢驗清單使人盲目
我們很少去考慮沒有發(fā)生的事情,對于不存在的事物我們是盲目的。
49、為什么會繞著箭畫箭靶子
大學的研究擅長于告訴我們,他們?yōu)槲覀冏隽耸裁矗簧瞄L說出他們沒能為我們做什么。這就是純粹的挑葡萄干現(xiàn)象。所以當我們聽到自己設定的目標這樣的話時,就應該在心中響起警鐘。這就好比有人把箭射到一塊木板上,然后繞著箭畫出個箭靶子來。
50、石器時代對替罪羊的獵捕
單一因果謬誤。
51、為什么開快車的人會開的更安全
意向性治療謬誤。
52、為什么你不應該讀新聞
回避新聞的理由很多,最重要的三個。第一,我們大腦對于駭人聽聞的、與人物相關的、喧鬧的和變換快的刺激會有極為強烈的反應能夠,而對于抽象的、復雜的、需要解釋的信息則有著極為微弱的反應。第二,新聞的意義是不大的;第三,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