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白巖松在他所著的書《白說》里,有一段關于已故作家史鐵生的描述,那段文字讀來令人十分唏噓感慨。
他寫到,在史鐵生十幾歲四肢仍健全的時候,曾不停的抱怨生活環境如何糟糕。可當他突遭厄運、雙腿癱瘓、出行不得不依靠輪椅時,才恍然發現可以自由行走肆意奔跑的日子是那樣的寶貴。
幾年之后,當史鐵生因常年靜坐,腰部以下生起褥瘡,最后竟至于在輪椅上連坐都坐不踏實的時候,他又覺得曾經可以安穩坐著的時光是那樣的風清日朗、求之不得。
而當他在中年以后更加不幸的患了尿毒癥,隔日便要去醫院接受一次痛苦的透析治療時,才感慨原來長褥瘡也還算是好的,至少不必忍受著疼痛的煎熬。
可當他進入生命的后期,能夠感受到痛苦的時光越來越少,可生命之火卻漸漸枯萎時,他才最終恍然大悟,原來尿毒癥初期的透析也不是那么的糟糕,因為至少那時,他仍能感受到痛苦,生命亦未曾走向無盡的黑暗。
所以史鐵生曾感慨的說,生命中永遠有一個“更”,是更好亦或更糟,都是不可預料之事,若如此,為何不能珍惜眼前,認真而熱情的對待生命里的每一個“今天”呢?
02
未曾經歷過錐心刺骨亦未曾哭過長夜的人,很難會去理解史鐵生生命里的悲慟,自然也不會輕易認同他的“珍惜論”。
可這個世界有故事的人其實都明白,我們行走于世,在生命中遇到的很多問題與苦痛都不曾刻意去解決去化解,而之所以后來我們不再去關注它在意它,是因為早有更令我們傷心勞神的事情覆蓋了它。
未來將如何,會遇到什么事情,美好的或者糟糕的,全都是未知數。而珍惜眼前,能夠過好今天的日子,便是一個人最大的能力。
我的一位好朋友,有事業有美貌,丈夫優秀孩子可愛,在外人眼中,堪稱幸福的標本。可她自己偏偏覺得生活太平淡,對身邊的人與環境充滿了不滿意,對待日子也常常漫不經心、嗤之以鼻。
可有一天,不幸突然降臨在她的生活里,她的母親患癌癥住進了醫院。
曾經抱怨日子平淡無聊的她一下子便緊張起來,在醫院、公司和家之間,三點一線,日夜奔波,勞心勞力,手忙腳亂,終成疲憊不堪之態。
這時她才發覺曾經那些被自己抱怨嫌棄的時光是那樣的靜謐幸福,原來生命中最美麗的生活,便是珍惜便是不折騰。
母親的病情控制住以后,她將母親接到自己家里照顧,一家人享受著天倫,其樂融融。
她說,經歷了那場變故才知道,原來美好不會永遠為自己而停留,人生里存在著很多未知的變數,而她如今最想做的,就是過好每一天,用心的去體味當下的幸福。
如今的她優雅而美麗,以微笑去迎接每一縷陽光,以感恩去回報每一個安寧的日子,活出了生命里獨有的精彩。
03
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史鐵生那樣的噩運,在他身上的人世悲歡,是命運給予他獨有的波折,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揪心痛苦的時刻,在放聲痛哭之時,大概都懷念過舊日的好時光吧。
可在曾經的好時光里,大多數人置身其中,也并沒有珍惜與感恩之心。就如同面對青春,我們任性揮霍毫不收斂,卻又忍不住的在中年時懷念著少年,在老年時感慨著中年。
生命因為有一個“更”字,所以顯得格外有層次格外有波瀾,我們總覺得朝著明天涉水而去,彼岸便是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可是也許,明天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美好,誰又能肯定在生命的拐角處等待我們的一定是繁華緊簇而不是魑魅魍魎?
這并不是悲觀,而是一種冷靜的理智與平靜的豁達,是對人生際遇的平視。
如果所有人都能夠平視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冷靜,多一些珍惜,大概世間的美好也會多幾分。
就如同我的好朋友,身處幸福的中心卻不自知,偏偏待到痛苦之后才恍然發覺舊時光的可貴,才知蹉跎了那么多的好日子。若她一早就懂得珍惜懂得過好每一天便是最大的幸福,那么內心便會多幾分直面坎坷苦痛的底氣吧。
與其艷羨未知的明天,不如踏踏實實的過好今天。因為只有過好了每一個“今天”,那個美好而圓滿的明天才會面帶微笑走到你面前。
04
毫無疑問,在我們有生之年里,每一個“今天”都是我們最年輕、最美麗、最健壯的一天。
若你把這最美好的一天,通通用來焦慮、抱怨、憂傷、攀比和將就,那么以后的每一個明天都將成為今天的翻版。
生活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你把原本潔白如錦緞在平凡里能綻放花朵的日子揉搓成了臟兮兮的擦腳布,偏偏你又不曾覺察,一揚手把它扔到黑臭的角落里,令它日夜滋生著怨氣。
而那些臉上洋溢著幸福的人,大多是心懷感恩之人,她們熱愛每一個日子,心知每一個時刻都值得尊重與珍惜,愿意全身心的去投入,并發出真心的歡笑,面對一花一木一餐一飯都極盡熱情、毫無敷衍。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其實我們都是平凡人,并且終其一生都將平凡下去。因為天資不足能力有限,我們不會擁有廣廈三千,也無緣家財萬貫,我們擁有的只有一個又一個普通的日升月落、云卷云舒。
可若我們心中有愛、懂得珍惜,將每一個普通的日子活出不一樣的滋味,那么即便是布衣,穿著也暖,即便是菜根,吃的也香。
因為你能過好今天,就是此生最大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