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線新鮮出爐,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正當你沉浸在自己的小情緒里的時候,總有七大姑或八大姨打著關心的旗號,敲開你家的門或撥通你粑粑麻麻的手機,詢問著分數。當得知你考的沒自己娃好時,安慰的話就一股腦兒冒了出來,糖衣炮彈般圍繞著你,甚至恍惚間覺得她比親媽還要體貼,然而……她嘴角一絲不易被人發現的笑意還是被你察覺了,瞬間被放大了的感覺如千萬根小刺般扎得你心疼,一種莫名的厭惡涌上心頭。
這是去年的真實感受,今日,恰逢小表妹參加高考后查分,我在給她指導填報志愿的同時,重溫了這種體驗。
事實上,我盡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去學理科,但結果仍差強人意。每次看到數學和理綜,總是被虐,卻又總是如初戀般待它們。高三的時候,看著麻麻忙來忙去為了給我準備骨頭湯,奔波菜市場,仔細挑減,精心熬制,帶著她的愛心制成便當送到我手旁。我暗暗下決心,高考要考好,不能讓他們失望。但去年今日,查到分的那一刻,心理防線被徹底擊破,麻麻拍著桌子,自言自語,問什么就差那幾分?我坐在一旁,不吱聲任眼淚縱橫,粑粑輕聲抽著煙,默默嘆氣。就是那樣壓抑的環境,仍接受一個個“問候”,就算麻麻已經怕了鈴聲響起,可還是要溫柔地對別人說,謝謝你的關心。那時候的我,給自己定了目標,無論怎么難,需要付出多少,也一定要混出個名堂,不讓父母以后抬不起頭。
就是這樣的鐵律,讓我從大一開始就如履薄冰,在校期間從不睡懶覺,周末亦是如此,因為選了醫學,科目多知識又繁瑣所以周末時間大多用來泡圖書館了,就算在圖書館,也絕不浪費一分一秒。時間是自己的,錯過了可就沒有了。正是這樣的堅持,大一上學期過了四級,期中考到了班級第一,期末考到了班級第四,普通話二甲……
現在的我大一即將結束,剛考完六級,等待結果中……雖然還沒走多遠,但我愿虔誠地一步步邁向象牙塔,慢點沒關系,我有耐心啊。
看似機械的大學規律生活,其實是有意思的,一段時間有一段時間的目標,在個個擊破的過程中,有失誤,有幸確,而我可以通過不停總結,以回味、總結經驗。倦怠的時候,打個電話給爸媽,聊聊他們的生活,總是能看透他們不大不小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可以快樂開心地生活。而我,也明了自己的心思——庇護他們余生。
現在回想,那些無關緊要的人在生命里出現并提醒你一下,還算是一劑良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