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誕生于原始社會,在春秋戰國時期其理論已基本形成,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2014年起,伴隨著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中醫扶持政策與助推,互聯網醫療市場潛藏藍海,創業者們紛紛行動。早在2013年,互聯網涉足中醫領域就掀起醫界巨潮,以中醫為核心的APP產品迅速超過千種,競爭一度趨向白熱化。傅昱豪,曾被譽為“連續成功創業者”,基于自己敏銳的市場觸覺及在互聯網行業中的輝煌創業歷程,2014年他踏入中醫互聯網領域,透過自己經營的企業,對中醫的熱愛溢于言表,也更刷新了自己執著多年的中醫鐵桿粉絲形象。
紅棗嚴選創始人傅昱豪
繼2006至2010年先后創辦媽媽網(深圳)、九九票務網取得業界成功后,傅昱豪于2014年創辦微中醫,2019年成立社交電商平臺紅棗嚴選,旗下平臺積累粉絲和用戶量達1100萬,并于此后成功完成了兩輪大的資本融資。
一路走來,在互聯網上獲得的成功讓傅昱豪對它的巨大傳播力深有感觸,作為中醫的狂熱愛好者,他也深知中醫互聯網客觀存在的薄弱點,“傳統的中醫和現代的西醫并不矛盾,這是藝術和科學的關系,在某一個高點,它們一定能有機的融合。實際上,通過西醫的方法,越來越多的中醫名方和方法,被證實有效。”不是因為有了互聯網,才產生了這些思維,而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使得這些思維得以集中爆發。正如傅昱豪所說的:“中醫是中華先民上千年的智慧結晶,在互聯網時代,一定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被不斷證明其有效性,中醫在互聯網背景下,有挑戰,更多的是機遇。”
紅棗嚴選創始人傅昱豪
時至今日,諸多針對互聯網的探索實則已為中醫互聯網提供了不少可借鑒思路,而傅昱豪能獲得更多成就,除了自身從事互聯網實操及營運模式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憑借自身在中醫領域深耕多年的資源積累。如今基于新的兩大中醫項目,他更多地是在尋求線上線下的共贏,對從醫者與求醫者之間得到最優化的傳導方式,讓平臺既能集聚最好的醫師,又能讓求醫問診更便捷實效,縮小求醫者心理與病理的最實質性無障礙跨越,這需要互聯網技術在專項領域的創新突破,同時也需要企業繼續堅持前行的步伐,探索更人性化地互通與維護服務,這是傅昱豪一直在不斷思索,不斷致力實踐尋求突破的落差點。采訪中,他對平臺經營深入淺出地透徹剖析,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份熱衷于事業的用心與執著,更有一份對醫者與患者選擇平臺所發自內心擔負的責任和至愛。
Q/A?BOSS對話傅昱豪
BOSS:聽說您很早就是中醫鐵桿粉絲,那請您談談當初是如何與中醫結緣的?
傅昱豪:與中醫結緣,是因為我的父親,2003年,他被查出直腸癌中期,在武漢同濟醫院做了手術和化療后,整個人眩暈了,無法起床也無法站立,西醫表示已無辦法。無奈之下,我們找了一位老中醫,吃中藥大概兩個多月,我父親竟然恢復了。十多年過去了,我父親依然健康,現在還在幫我們帶孩子。從那時候起,我就從心中崇尚中醫所具有的不一樣的功效,開始自學中醫。2014年,我女兒患過敏鼻炎,看了多家大型醫院,效果不佳,我用中醫的方法幫她調理,鼻炎的癥狀幾乎消失,身體也大為改觀。中醫的治療方法,再一次展現了它的魅力。基于此,我的初心是想借助互聯網,讓千萬個家庭了解中醫、學習中醫、感受中醫之福,求得中醫而更健康!中醫是醫學,是文化,也是哲學,希望能為中華國粹中醫事業盡綿薄之力!
BOSS:從2000年到邁向2020年之際,時代變遷,互聯網科技對不同領域有著深遠影響,請結合企業旗下微中醫與紅棗嚴選兩大項目,談談您在企業歷程中最值得分享的經歷或故事。
傅昱豪:中國互聯網的這20年,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20年,也是中醫觸底反彈的20年,作為一名中醫互聯網從業者,我深刻感受到互聯網科技帶給人們生活的巨大變化。
用兩個案例來分享一下我特別深刻的感觸,一個是:中醫得到更多有識之士的認可,比如李寧先的故事。他是武漢大學生化所的所長及化學家。由于長期的工作過度勞累,多年不愈的心臟病惡化以及心力衰竭,引起他體內其它器官衰竭,生命垂危。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61歲的李寧先開始自學中醫、自我診斷、自我配藥、自我醫治并深入中醫藥學探索與實踐。李老的事跡曾被《人民日報》報導。第二個案例則是:中醫藥在國內充滿爭議,但在國際上,卻反響不同。比如最大的中藥企業,不在中國,而是在日本的津村。2017年,中國平安戰略入股日本津村,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中國企業開始逐步奪回中藥領域的話語權。
BOSS:目前微中醫粉絲用戶數達1000多萬,為業內第一,從這一點我們能看得出企業在中醫互聯網發展中凝結線上、線下的成果。那么是否能請您介紹下,中醫互聯網模式對比傳統中醫模式有何不同及優勢?
傅昱豪:傳統中醫模式,優勢劣勢非常明顯,優勢例如傳統的師承自拜師學醫方式,跟師學習,在臨床實踐中學中醫,在案例中學習辯證,在經典中體會天地人的關系,較之目前的中醫藥大學的學習,學成的概率更高。當然劣勢也非常多,在我看來,不能平衡商業和治病的關系,是最致命的一條。中醫行業,除了知名老中醫外,絕大部分從業者,收入微薄。這造成嚴重的后果就是年輕人不愿意學習中醫,中醫傳承后繼乏人。當初開創紅棗嚴選項目,是眾多新中醫互聯網模式里的一種,旨在搭建更大的中醫行業從醫者平臺,通過平臺,中醫從業者可以將知識和人脈在更大范圍的需求中實現自身價值,從而推動他們積極提升,在實踐中積累更豐富的經驗,于己及社會也都是利好之選,這也是平臺能夠促進企業與國計民生雙向發展的動力與方向,醫者無后顧之憂,是民眾的健康保障之源。
BOSS:紅棗嚴選是國內首家中醫正品分銷平臺,惠及國內消費者與從業者。那么中醫對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來說還是比較神秘的領域,您覺得中醫互聯網能否讓中醫走出國門,讓世界共享中華神奇的中醫成果?
傅昱豪:中醫的一些方法已經走出國門,在美國,執牌針灸師就有4萬多名,針灸師的年收入也非常高。而在新西蘭移民項目中,針灸師也是倍受歡迎的人選之一。受限于西方的審查監管,如中草藥等仍舊很難走出國門,這也源于好的中草藥本來就不多,在國內就供不應求,而西方人對中醫的認知確實還太少,但這是可以通過互訪研學的交流方式去擴大西方人認知和體驗中醫的博大精深。
BOSS:隨著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日臻成熟,人工智能的技術也不斷發展,增加了數據的維度。您認為未來中醫互聯網與AI等新技術將會有何更廣闊的創造空間呢?
傅昱豪:中醫的整體觀念講究辯證施治,同時還包含很多從古代就開始積累的方法論和名方,這些由古至今長期積累的醫療實踐在現代必將會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方式得到印證。人工智能,會讓中醫的古老智慧得到發揚光大,并且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西醫的循證醫學方式就被運用在很多中醫的方法上,這些都已得到了驗證。
BOSS:中醫里的針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熱敷、瀉血療法、膏藥外治等中醫外治的方法,您能簡單分享一下中醫互聯網如何讓中醫離家庭更近?這是否是醫學領域未來的一種大趨勢呢?
傅昱豪:中醫外治的方法,是中華先民千百年的智慧結晶,簡單實用,在西醫為主的今天,仍然有巨大價值。在家庭實用方面,我舉一個例子,我女兒今年九歲多,她四歲時,患了過敏性鼻炎,白天噴嚏不斷,晚上打呼嚕,我跑過多家大醫院,效果甚微。后來通過互聯網學習了艾灸,每日施灸,僅用了三周時間,癥狀就得到了控制。這樣的例子非常多,中醫外治,簡便靈驗,互聯網促進了中醫外治方法的廣泛傳播,通過搜索使其非常快地聯通進入家庭,這是互聯網最大的優勢,當然也是必然的實用性趨勢。中醫外治的理念早在日本的社區健康教育中就被借鑒了很多,是很值得國人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的。
BOSS: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您也是這個時代變遷的見證者與踐行者,請結合您的自身經歷談談有何切身感觸?
傅昱豪:一是中國互聯網發展之勢著實迅猛。我記得有這樣一種講法,如果以公元2000年作為科技史的一個分水嶺,我們從DOS時代,到Windows的PC時代,再到智能手機時代,中醫也一直都在與時俱進。比如它通過互聯網進行了大范圍的傳播;二是中國企業依托于互聯網,進步巨大。前面提到過,最大的中藥企業——日本的津村,隨著中國平安戰略入股,成其第一大股東,中國企業開始逐步收回中藥領域的話語權。
BOSS:中國的科技創新在中醫領域無疑正不斷釋放新動能。互聯網科技創新使中國從“中國制造”發展到“中國智造”,您如何看待這樣質的飛躍?
傅昱豪:談及中國智造,中醫其本身就是中國原創。在中醫領域影響最深的莫過于中醫的觀念和治療方式,它已經開始逐漸影響了整個亞洲,也受眾多歐美國家的認可。而我們從醫者一直相信,原創才有生命力,原創的東西才真正具有靈魂,也相信中華民族傳統的中醫博學文化,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必將會驚嘆世人,造福人類!
文/BOSS STYLE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