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作者:本書作者為佐佐木典士,是一個日本人。他的本職工作是出版社編輯,同時也是一名非常純粹的極簡主義者。兩年前,他和同伴一起開設了一個倡導極簡主義的網站,在日本獲得了大量關注。目前佐佐木典士已經成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極簡主義者之一。
這本《我決定簡單地生活》兼具了哲學思考和實踐方法論,是極簡主義者的“行動指南”和“武功秘籍”。目前,這本書在日本亞馬遜上的書評數量和讀者評分均已超過了同類暢銷書《斷舍離》。
本書思想核心:所謂“極簡主義生活”,就是要求我們盡量排除一切沒必要存在的東西,舍棄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包括身邊的物品,做事的流程、溝通的環節等等,從而迅速找到應該去珍視的東西,讓自己徹底實現“不為外物所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時間會變得更充裕,精力更加充沛,內心更加安寧,身體更加健康,最終真正感受到久違的幸福。
一、關于極簡主義生活者
極簡主義者并不是要扔掉所有東西,而是把沒用的事物減到最少。作者認為,極簡主義者才是真正了解自身需求的人。他們不會因為在乎別人的目光而追求“物欲”,他們清楚什么是真正“必要”的東西。因為更加珍視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極簡主義者才會減少周圍物品的數量。極簡主義者們之間的相互比較毫無意義。“極簡”這兩個字本身并不是目的,“極簡”是一種態度,一種理念,目的是幫你迅速找到應該珍視的東西。
二、阻礙我們實現極簡生活的因素,一方面是我們目前的社會環境。人類正處于信息大爆炸時代,每天有大量信息是“垃圾信息”。有實驗顯示,過于貪戀垃圾信息就會變得智商下降,甚至跟吸食大麻的效果一樣。同時,過度依賴網絡社交也給人類生活造成了相當大的問題。無論你身在何處,別人都能與你聯系,這樣的生活讓人精神緊張。造成這個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人類大腦還停留在五萬年前的狀態。或者換句話說,人類大腦從五萬年前就沒有再繼續進化過。然而這個世界的科技水平卻在飛速發展。就像一臺老式電腦,一下子被塞滿了不必要的東西,最終必然崩潰。
另一方面是我們自身的一些原因。比如,人類身上的適應性。適應性所帶來的習慣,會降低我們對所獲得事物的滿足感。人之所以不滿足,就是因為實現愿望之后,欣喜會逐漸退去,對曾經的欣喜也會慢慢習慣。于是陷入了永遠不滿足、永遠不幸福的怪圈。在這個循環里,我們自然也就永遠找不到應該珍視東西。再比如,人類的社交心理。人類一旦脫離社會,就會感到孤獨。這種孤獨就像某種警報,提醒人們趕快回到群體中。為了能在群體中生存,個體就必須要對群體展現一定價值。于是,人類也就天生擁有了到處展現自我價值的愿望。我們會選擇將一些內在的價值,通過外在物品間接表達。因此我們會逐漸產生錯覺和誤區,以為擁有什么樣的物品,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把物品當成了自己。這會讓你手上的東西越來越多,在管理大量物品的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逐漸迷失自我,最終失去幸福的能力。
三、關于精簡:個人物品舍棄是一門技術,要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千萬不要等待,先“扔起來再說”。并不是你靜下心之后才能開始舍棄,而是舍棄了之后才能夠靜下心。如果要等“哪天有空了再扔”,“那一天”就永遠不會來到。扔東西,最好先從顯而易見的垃圾開始。例如扔掉空的快遞盒、空瓶子空罐子等等。接下來,是扔掉留著備用的東西——同樣的東西,如果超過兩個,那么一定要扔掉一個。從這個方向繼續想下去,我們也應該丟掉家里的存貨。比如打折時買的手紙,促銷買的洗衣液等等。家里不需要有庫存,街邊的便利店和商店倉庫才是庫存,需要的時候隨時添置就是了。贈品這類東西,也沒有留下來的理由。比如逛街時商家送的小禮品、積攢的購物袋等等,這類雜七雜八的贈品其實大多數派不上用場。而且以后再看見有人送這些贈品,應學會果斷拒絕。
除上述之外,還需要處理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看似“有用”的東西。最典型的就是因為虛榮心而買回來的東西。比如顯示瀟灑帥氣而買的名牌手表和名牌鋼筆,為了偶爾能發一次朋友圈而買的專業戶外裝備等等。還有一些東西,到底該不該扔掉,可能不太好判斷,作者也給出了一些標準。比如,一年不用的東西請扔掉。一年沒用也不影響生活,那就說明其實你并不需要它們,估計明年你也依舊派不上用場。再比如,落了灰的東西——既然落了灰,看來也是不需要的東西,也可以扔掉。
如果以上都做到了,那么你還要檢查一下家里的角落,盡量把角落清空。不要試圖在角落放一個柜子或者架子之類的東西——收納空間并不是越多越好。增加收納空間只會讓東西越來越多,最后永遠裝不滿;與其這樣,還不如干脆不要收納空間。各種家具和收納用品,都是自由的敵人。
扔東西的過程中,也許會遇到一些左思右想,確實難以下定決心的東西。比如,你可以把無法舍棄的東西暫時先拿出來,把它隔離一段時間,重新審視和它的關系。如果之后一段時間你都沒再拿出來,多半也就可以決定扔掉。比如,某個東西承載著美好的回憶,可以干脆將這些東西拍個照,然后把照片保留,東西本身可以扔掉。
再比如,如果扔不扔一件東西讓你反復思考了5次,那就應該果斷扔掉。因為它已經開始牽扯你的精力,還會讓你糾結其他東西,帶來連鎖反應。有些值錢的東西,可以考慮放在二手代賣網站。一是可以收回金錢,二是在拍照、填表、注冊的過程中,也能夠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錯誤。
四、關于極簡主義生活給人生帶來的變化
最直接的變化是生活時間變多。比如作者,他省去了購物的時間,省去了關注垃圾信息的時間,省去了翻找東西的時間,連打包搬家都達到了“說走就走”的境界。與此同時,他擁有了充裕的時間去放空,去思考自己人生。還有一個變化,就是要操心的東西少了,生活效率變高了,個人精力也多了。可以隨時隨地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把自己變成行動派。內心感受也會變得更加寧靜。因為不用去刻意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也不用在乎別人的眼光,結果是能夠更專注于自己的內心,也更珍惜身邊留下來的東西。這種內心的寧靜,最終會帶來身體的長久健康。
金句:
1. 極簡主義不是“更好打掃”這些顯而易見的改變,而是從更深層次的收獲,思考自己該如何生活,重新定義每個人都渴望的“幸福”。
2. 人們追求更大興奮的時候,卻錯誤地去追求了更多的數量,更大的尺寸和更大的價格。
3. 物品只是手段。購買物品只能是因為我們需要。
4.想了五次要丟掉的東西,請立即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