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未必是壞事,尊重孩子的興趣選擇,發現真正的自我
孩子的興趣愛好多變,會不會缺乏恒心?多嘗試再選擇其實更科學
我們已經被學校教育圈禁多年,發散思維被系統化、條理化。盡管這樣更方便應對現實生活,但對于人的綜合發展而言,也起到了限制作用。我們認為做事情要有恒心,不要半途而廢,所以對孩子興趣變化快有些不安,擔心孩子三分鐘熱度,到頭來一事無成。但回想下我們五六歲的時候,開始有了什么宏圖大志嗎?還不是正在熱情洋溢玩耍和探索著這個神秘的世界。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我們不用對孩子興趣變化快而過分憂心,五六歲的孩子正是大面積探索的時候,不同的植物、動物、顏色、氣味,他的世界正以無限繽紛的形式展現開來。對成人來說,顏色無非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對孩子來說卻是萬紫千紅,一萬種紫,一千種紅。在用更精確的語言形容所見識到的世界之前,孩子腦海里呈現的是具體的形象、氣味和形狀,所以感覺更加生動有趣。一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可以用明確的語言形容事物的時候,也就到了變成機械詞典的時候了。
所以,在變成機械詞典之前,讓孩子更多地感受世界的豐富性與多樣性,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心靈寶藏和智力寶藏。儲藏到的感受越豐富繽紛,將來能用語言、繪畫、音樂或其他形式表現的就越生動,因為表現出來的東西只是心中儲備萬分之一。
孩子開始的興趣是直接指向生理基本需要的,吃奶,睡覺,溫暖舒適的衣服和床鋪,還有媽媽的溫柔擁抱。但度過最初的階段之后,他就開始喜歡追隨美妙的聲音和絢麗的顏色了,風鈴的聲音,音樂盒的聲音,敲杯子的清脆叮當聲,甚至揉報紙的嘩啦嘩啦聲;紅色的氣球,黃色香蕉,紅色的花朵,還有綠色的葉子。他是如此專注認真的觀察欣賞,什么都想親自摸一摸,有的還放到嘴里啃一啃。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全方位調動,在每天有限的活動空間里已經感知到無數新奇刺激的事物,這對寶寶的神經發育有強大的促進作用。
等孩子能開始活動了,翻身、爬行、蹣跚學步、踉蹌奔跑,他就開始盡量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整個世界以自己為核心,以行為能力所及為半徑,畫一個大大的圓圈。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圓圈的外周長不斷擴大,等到了上幼兒園的時期才基本相對穩定些。孩子的所有活動都是伴隨著強烈的興趣和充沛的好奇心的,還有太多的問題沒得到答案,特別是那些經常從爸爸媽媽那聽來的、從電視里看來的、從故事里延伸出來的奧秘,無不刺激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他依然非常自覺地探索著學習著,興趣盎然,激情四射,仿佛上滿發條的陀螺。
孩子總是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打斷思路,剛剛還在玩沙子,看見一只蝴蝶,馬上起身去追,追到水邊看見了漂亮的金魚,又蹲下看金魚游泳。新買的來玩具鋼琴,很開心地又彈又唱,一會滾過來一個花皮球,就很自然地丟下鋼琴開始拍球,球滾到了沙發底下,伸手去掏,卻掏出一個小毛絨兔子,立刻就開始找菜葉喂兔子過家家,口中念念有詞,表情嚴肅認真,瞬間入戲。
我們常常順口嘮叨,這孩子怎么三心兩意的,玩什么都三分鐘熱度?當我這么想的時候,就反思自己進了百貨商店購物時的那種快樂,作為女人,我像回到山林的松鼠一樣,發現到處都是寶藏,漂亮的衣服、金光閃閃的發卡、精巧玲瓏的鞋子、典雅別致的皮包,要是給我八小時隨便搬回家的話,估計我能運回半個百貨商店。孩子也正是如此,對他來說,接觸這個世界前后不過一兩千天,自由活動還沒多久,他當然想盡可能地多觸及,他需要快速增加經驗、獲得樂趣、找到答案。
把一個新鮮檸檬切開給寶寶舔一舔,他那驚訝而扭曲的表情能讓你笑半天。這不是捉弄,是讓孩子接觸,讓孩子切身體會到酸甜苦辣冷暖溫涼的差別。孩子渴望多了解所處的環境,環境的豐富多樣性能幫助孩子的身心發展和智力成長。父母不必過于擔心,只排除那些非常危險的東西,例如不要擺弄電源插座,不要爬上陽臺站到窗戶外面,不要去廚房扭動燃氣開關等就可以了,其他的他想怎么玩就讓他去吧,不要過多地干預,也不用過多地操心。
我女兒寧寧從三歲上幼兒園小班,到上大班,近三年的時間里,也上過幾個興趣班,第一個是舞蹈,第二個是美術,這學期她打算學輪滑。本來暑假之前她表示想學游泳,我也同意了,可是暑假去了兩次海邊,她戴著游泳圈在海水里晃悠了幾天,回來后就決定不去游泳班里,她的理由是“撲騰撲騰就會了,游泳館里沒海浪,不好玩”。不管她說得對不對,我尊重了她的決定,說不定有一天她想摘下游泳圈,或者想要更優美的游泳姿勢,重新愿意去上游泳課,那我當然也支持。回頭說她去舞蹈班,第一次是充滿好奇,第二次就不愿意去,因為媽媽不能進,被關在門外,而寧寧很希望媽媽看著自己小精靈一樣的跳舞。第三次還是去了,因為和小朋友熟悉了,能一起玩,不那么黏糊媽媽了。然后終于把全部課程上完了,媽媽看了匯報演出,寧寧跳得非常協調,雖然算不上精確標準,但是天真可愛。
等到上美術班的時候,前面幾次都不錯,畫水粉,有興趣。但最后兩三堂不想去了,找借口說什么天氣熱啊、肚子疼啊,我也并沒有強迫必須去,天氣熱的話可以打傘,肚子疼當然就在家休息。我何嘗不知道她并不是真的肚子疼,我不會強迫她做不喜歡的事,但也不想她經常說謊。我沒有拆穿她的借口,而是等到下次上課的時候,若無其事地問:“怎么樣?準備好了嗎?美術課快開始了,聽說今天用水粉畫荷花,好漂亮啊。下課后你想去看電影還是去公園?”一方面她不能總編借口,另一方面也被電影和公園吸引了,于是順利地先去美術班上課。
興趣班的老師們鼓勵孩子考證考級,我都拒絕了。對小孩子來說,我想讓她盡可能多地嘗試不同的興趣班,主要目的不是學到什么,而是充分享受學習樂趣,把學習當成一種游戲。等她再大一些,自己能從眾多的興趣里選擇出一兩項深造時,我再向她提供建議。我擔心她興趣不穩定嗎?看看我自己就知道了,不管從前興趣如何,如今對很多東西的興趣都專注而持久,比如聽音樂、寫小說、旅游、看電影、擺弄心理學、法律、文學,營養豐富,豐簡由人。不管她現在喜歡做什么,以后喜歡做什么,只要她喜歡,也就可以了。
最近她迷上了圍棋,抓住爸爸或媽媽一下就是一兩個小時,輸了也不怕,重新再來。我問她:“玩了好久累不累?要不要歇一歇?”她目不轉睛地盯著棋盤說:“媽媽,我正在想爸爸有什么詭計,他要吃我哪個子?我該吃他哪個子。”她玩得津津有味,非常認真,專注而快樂。
散養心得:興趣多樣別擔心,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天才的起點,也是生命的趣味與色彩。興趣廣泛的人愛生活,好探索,充滿好奇,愛追問,也有更多的朋友和空間。天才來自于愛好,因為愛好才有源源不斷的興趣和韌性。
?(本文已開通原創保護,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咨詢/合作/約稿請私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