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原文直解
九川問:“自省念慮,或涉邪妄,或預(yù)料理天下事,思到極處,井井有味,便繾綣難屏。覺得早則易,覺遲則難。用力克治,愈覺捍格。惟稍遷念他事,則隨兩忘。如此廓清亦似無害。”
先生曰:“何須如此,只要在良知上著功夫。”
九川曰:“正謂那一時不知。”
先生曰:“我這里自有功夫,何緣得他來?只為爾功夫斷了,便蔽其知。既斷了,則繼續(xù)舊功便是。何必如此?”
九川曰:“直是難鏖。雖知,丟他不去。”
先生曰:“須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義所生者’。勝得容易,便是大賢。”
【直解】陳九川問:“自己省察意念思慮,有時是邪念妄念,有時是思考天下之事,思考到深處,覺得津津有味,就難以停息下來。察覺的早還容易克治,如果遲了就難以克治。用力克治,更覺得難以平復(fù)。只有轉(zhuǎn)念思考其他事,才能忘掉。用這樣的辦法來廓清心體好像也沒有害處吧。
先生說:“何須如此,只要在良知上下功夫就可以了。”
陳九川說:“正是在那一刻良知不能發(fā)揮。”
先生說:“我心體上自有功夫,何須依賴其他?只是因為你功夫斷了,便遮蔽了良知。既然斷了,那就繼續(xù)用功就好了。何必再想其他方法?”
陳九川說:“這真是一場鏖戰(zhàn)。雖然明白,卻難以克除。”
先生說:“需要勇。用功久了,自然就有勇了。因此說‘是集義所生者(時時刻刻用功才能積聚浩然之氣)’。如果你能輕易取勝,就已經(jīng)是大賢了。”
筆記
良知本來具足,何須假借?轉(zhuǎn)念到其他事情上可以當(dāng)下生效,然而不是切實有效的辦法。心如明鏡,邪念妄念和胡思亂想好比是灰塵,為了讓鏡子光明起來,當(dāng)然是去除灰塵,如果用轉(zhuǎn)念的方法,好比是用另一種自己喜歡的灰塵覆蓋了自己討厭的灰塵,灰塵并未去除,鏡子依然不光明,只是自我感覺好點了而已。
只要持續(xù)用功,自然就會有效果。如果對良知有所疑慮,不能扎實在心上用功,而去外面求索,就會走上旁門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