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圖片發自簡書App

倘若我生命的長度能和爺爺相仿,那么到今天,我這段旅程約摸走過了四分之一。心靈雞湯里總說,二十五歲之前,你有機會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可是,就算過了這個有關青春與夢想的關卡,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看懂腳邊漸次消逝的風景和風景中往往并不如你所料的自己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十五年可以干什么?

明凈的窗幾可能變得銹跡斑斑,高闊的樓宇可能被風雨侵蝕,推倒又重蓋;

可能幼苗轉眼間蒼翠,可能溪流在人們的記憶中干涸;

又或者,物是人非、滄海桑田這類常引得世人訝異的詞語,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在平平凡凡的日子里,變得觸手可及。

而我唯一篤定的是,我由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一個喜歡沉默的青年。越來越多的皺紋爬上越來越多的親人的臉龐,談不上容顏盡改,但終究是青春不在,就好像他們滿懷著最大的希冀與祝福,將自己的活力一點點,一日日地從自己的身體中剝離,灌注到我們這一代人的軀體里,隨之一同而來的,自然還有各類未盡的叮嚀與囑托。

這個世界的奇妙,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就在于時間在它本身這個維度上的一往無前與代代傳承生命的循環往復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就好像滂沱的大雨中決然而下的雨珠,哪怕后者看到前者壯烈的結局就像看到自己的未來,依然前赴后繼地相視一笑著迸裂,既殘酷,又溫馨。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記得小時候犯錯會被打手心,火燙的疼痛與嚴酷的說教深埋在如洋蔥般層層包裹的記憶里。長大后,有時候覺得自己路越走越歧,事越做越錯,嚴酷的說教卻換成了一個個意味深長的表情與角落里放肆張揚的嘲弄嘴角,也許有那么幾刻,內心悸動的恍惚間就會懷念那些曾經的火燙感覺。

常用“懷念”這個詞就會變得矯情而脆弱,而這些情緒往往不適用于成年人的游戲規則。明明不服輸,卻要在人前將結果看得風輕云淡,像這樣的游戲悖論,時常出現在我們這個明媚世界的生活中。

過了童言無忌的年紀,不知怎么就學會了對很多事情沉默,可能是一種態度,可能是一種情緒,也可能是一種慌張而又故作鎮靜的赧顏。

可沉默并不像書里說的那樣如寶如金,于是便試著用微笑用張揚用合群去進行一場屬于自己的撥亂反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心里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 握著刻刀的手,請再有力一些,哪怕為了那些或近或遠投射過來的熾熱目光不會失望,不會在這個明媚的世界中褪去原來的溫度,悄然蒼涼。

圖片發自簡書App

忘記了是哪一次生日,也曾學別人在祝福聲中許下個小愿望: 愿為自己而活。現在想想,只能暗嘆多年前的自己果真如大家所說的那樣,單純、自私而又一廂情愿。走得越久,摔得越狠,越容易明白一個道理: 你真的沒有站在這個明媚世界自轉的中軸線上,生活永遠不是原來臆想的那樣,不是因果關系和邏輯順序的簡單相加。故事只是故事,在洶涌人潮中隨波逐流的你也許只是一個亟待過河的小卒子,后有追兵,抬望眼,楚河彭湃,漢界艱險。

也許所謂忘記也就是選擇性失憶。

在旅程的岔道口上,我們要么彷徨,要么,太匆忙。

上學的時候總趁父母不注意,去樓上拿淘汰的電視機看央六的電影當消遣。有一部《武士》,至今都記得,不是直接宣揚尚武的精神,而因主人公由奴隸一步步為了信念而成長的腳步而動容。

“只有經歷過長途跋涉的人,才能看到歸鄉的漫漫長路。”

片尾的這句臺詞也曾被我寫在筆記的扉頁上,那時總渴望著冒險和闖蕩,卻不知道,它們與跋涉之間還差了一些分量,也許是肩上的分量,那些扛在肩上的責任的分量。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十五歲,一個令人尷尬的年齡,見證了許多知己或故交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喜結連理,多年的堅持與陪伴開花結果;也還有更多的朋友孤身奮戰,一個人哭,一個人笑,或者將自己的情緒熟練地淹沒在眾人狂歡的浪潮中。微醺,禮服的領帶卻不亂分毫,妝容依舊美麗而精巧。

終究,幸福或成功,圓滿或歡樂,已經不能像應試教育一樣,用一張考卷來簡單衡量,我們都在跌跌撞撞中,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收獲著這個世界在我們二十五歲時,給予我們的無字箴言。每一句,都是沉甸甸的。

時間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或者最公平的給予者。我們珍視或者浪費著他的饋贈,在這個沒有腳本的舞臺上一深一淺地踏著,由少年踏向中年,由此時此地踏向另一個節點,由一段旅程踏向另一個,二十五年。

幸而或者不幸,我們不像魚一樣只有三秒的記憶。我們可以在回憶的沙河中滄海拾貝,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品嘗過各種滋味才能在未來的陽光靜好中更好地負重前行。

還記得《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雷諾對小女孩兒問題的回答。

“人生總是那么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
“總是如此。”

以往一直覺得這個答案過于直接而殘酷,可仔細想來,又有哪一份平安喜樂不是從掙扎艱辛中孕育的呢?

終究還是不如在生活中當個雷諾,直面深淵,面色淡然。向過去揮揮手,看未來,要昂起頭。

再見,過去的二十五年。

抬望眼,又是一個晴天。

閱不清人間事,糊涂少年;二十五載歲月,喜樂不言;作文,聊以自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8月14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北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