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生三世枕上書》的熱播,我再次取下書柜上的原本翻看,這套書還是當初工作后閨蜜寄送給我的。
很少收到禮物的我,拆開快遞時尤其欣喜,而后花了兩個星期手工做了一套古風釵環頭面做回禮,笑談留給她做嫁妝。
那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那時孤身一人在外,合租的朋友剛退房,一個人住在空蕩蕩的房子里。寂靜深夜未免害怕,便隨手拿來轉移注意力,看著虛構的故事想像著悲喜,慢慢睡去,并沒有專注留意。
而初次閱覽卻是在上大學的時候,那陣子迷上了看網絡小說,熬夜通宵在手機上走馬觀花的看完幾十萬字。
彼時只覺得這個故事有趣虐心,看畢便續上了其它網文,沉浸在各種故事帶來的快感中,不亦樂乎。
這次因疫情滯留家中,閑來追劇,更新太慢,便自行翻書補情節,卻在封面內側發現了之前被我忽略的作者唐七公子的書文寄語:
中學時看王爾德的書,里邊有句話一直記著。他說,一個人想恢復青春,只消重演過去干的蠢事就夠了。倒并不是覺得他說得好,不知道怎么就記到現在了。如今,我每天都在干蠢事,一邊青春著,一邊覺得繼續這么青春下去實在不妙。
?心里一頓,沒有繼續往后翻,只是坐著發了會呆。情竇初開時,愛而不得,心緒繁雜,便想學著那些網文作者,把愛恨情仇都化作筆尖的文字寫成一個故事,給自己一個不那么痛苦的結局。
從此喜歡上了這種通過文字操控別人命運的感覺,把它作為生活之重,寄托之處,父母師長都或多或少說過我不務正業,把本該給工作的認真浪費在寫網文上,也不見寫出什么大作來。
朋友也說我是太沒壓力,沒嘗過生活艱難,才有精力心思去寫這些無法用來生存的東西,而我總期許著也許有一天我能做個兼職作家呢。
于是,一邊繼續把所有賦閑時間都用來碼字,一邊看著身邊同齡人慢慢過的風生水起,而我依舊蕭瑟恓惶,又覺愧對人生。
2019年因為被動或者主動的原因,我選擇了離開自己賴以生存的行業,想去尋份與文字相關的工作,覺得或許這樣離夢想會近點,然而這條路遠比我想像的要艱難。
當千辛萬苦寫出的文稿,被主編批的一無是處,甚至輕飄飄的幾句話抹滅了我過去所有的努力。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辯駁是一件很蒼白的事,努力擠出笑容回復“謝謝”,而后躲在無人的角落獨自舔舐心底的傷口。
如此反反復復的被否定,讓我的自信心跌至谷底,焦慮煩躁充滿了我的生活,每天負能量爆棚,我痛苦的發現再也無法靜下心來去寫我熱愛的故事。
心中的那團火在現實面前趨于熄滅,我開始懷疑自己也許只是為了逃避生活的重壓,才躲在鍵盤里寫些不賣座的網文,并不是真的熱愛。
直到我看到這段寄語,我忽然明白過去我之所以把所有感情都投入到文字里,其實是我一直想恢復青春。
想念那時的純粹、激情、無所顧忌以及苦中泛甜的愛情,我通過寫故事為自己造夢,彌補現實,保護內心那個干凈的小女孩。
就像江南對三生三世的書評說的那樣“如果你認識這個女孩,你會發現她根本就是活在一本書里。
世事對于她,是這本書外的狂風暴雨或者凄風苦雨,而她呆在書中那個碧云天黃葉地的世界里,望著天空想心事,手指縫里夾著根蟋蟀草。她用每個情節妝點自己,而不是首飾或者脂粉。
她喜歡和相似的人分享自己日思夜想的世界,真誠雀躍和孩子氣,就像是機器貓和大雄用云在天空里造了孩子們的大陸,興高采烈地展示給朋友們。小七是個生活在書里的女孩,她愛她的書卷。”
我喜歡寫仙俠和江湖系列,都是些不切實際的情愛故事,老大說沒什么深度,所以沒多少人看,內容寫實一些,更能引起共鳴。
經歷一系列的打擊后,我一度也認可這個觀點,覺得是自己見識淺薄,內容不接地氣,文筆太爛,所以寫不出好文。
然而當我仔細讀了枕上書,我才發現這個觀點對錯參半,他的對在于寫一個好故事所依托的并不是憑空捏造想象,而是極其深厚的古典文學素養。
拋開這部書的抄襲爭論以及部分情節上的矛盾和漏洞,它字里行間的韻律感和畫面感是令人難忘的。
對于景色的描寫,巧妙的化用詩詞,白描式留白的寫法,讓人讀起來猶如細品一道佳肴,口齒留香,回味無窮,猶如身臨書中的仙境,心內遐想萬千,這便是文字造景的力量。
而他的錯在于一個好文其實無關題材,而是文字間所傳遞的三觀和共鳴。那怕寫的就是一些神仙鬼怪的風花雪月,在那些唯美的愛情表征之下能表達出掩藏著的人的無窮欲望和執念,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枕上書用暖萌搞笑的文風緩緩為讀者講述一段虐心的愛情,笑罷心底泛起猶如層層漣漪般的酸楚。
書中的愛恨糾纏,無不透著作者對于愛情的灑脫和明了,讓每一個對愛情依舊有所期待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和說不清的情緒。
文字就是這么奇妙,它有著枯木逢春的功效,我覺得繼續干之前“蠢事”也不失為一種初心。
也許過往經歷的種種,反而能消磨掉之前的輕浮和做作,沉淀出別樣的青春。
認真工作是對生活的責任,重拾初心是對自己的偏愛,也許一切還來得及。
試問青春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