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在作業方面的重點,在于“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通過作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思維品質,所以要求教師在作業布置上,要精心選擇作業內容、精準針對不同學生、精確校正課堂教學、精細反饋作業情況。
? ? 怎樣能在作業設計中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讓作業發揮其功能,應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一、統籌安排,養成作業習慣
“雙減”政策規定不允許老師以任何形式在家長群布置作業,不允許老師要求家長檢查作業和簽字,在作業時長方面也做了具體要求,低年段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中高年段各學科作業的總時長不能超過1小時,因此唯一的辦法只有訓練學生自己記作業,作業記錄本可以把每天的各項作業記錄在一起,統籌考慮,把握總時長。
二、關注學情,實現作業分層
在作業設計時老師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作業,制定基礎性作業、發展性作業、創造性作業三個目標,基礎性作業相對比較容易,比如讀一讀課文、寫一寫生字詞語,在關心弱勢學生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鞏固學習的保障;發展性作業略有坡度,需要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給中等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思考中有收獲,從而形成學習能力;創造性作業相對就比較難,需要引領優秀學生發展思維,讓學生形成思維品質。
三、作業超市,可以自主選擇
制定作業時既要有基礎性有標準答案的練習,也要有采用口頭練習、表演練習、實際操作等形式獨特的開放性作業;既要有短期的,也要有專題性或研究性的長期性作業;有個人作業,也有小組或全班的合作性作業;有單科作業,也有跨學科的綜合性作業;有教師布置的作業,也有學生自己設計的作業;有知識鞏固性作業,也有應用性、實踐性作業。作業的多元化設計,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學生發揮自己所長,選擇作業就像玩通關游戲一樣有趣而且又富有挑戰性,學生對作業就不是抗拒或逃避,而是積極主動去接納。
優化作業設計,讓作業變得生動而有趣,才能讓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作業回歸生活實際和生命質量提升,才能真正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