囈兜兜
因為自己的經歷,我好像特別能明白“人世間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句話的含義,每一次的離別我都會期待和相信下一次遇見會有很多美好絢爛的事情等著我, 我也非常虔誠的在祝愿我們都能一起攜手走過未來明媚幸福的時光。
我們都曾想生活的房間該是有一個大大的落地窗,書房,臥室和自己喜歡的風格的大客廳,白色的地毯可以光著腳踩在上面,每當第一縷陽光傾瀉下來的時候就可以站在窗邊看一看日出和太陽,滿滿的全是溫暖。背后是寬大的雙人床,米白色的被子,淺粉色的床單,溫馨舒適。一抬頭看見窗臺上的梔子花開了,淺淺的香味,潔白的花瓣搖曳,我一出門碰到了風鈴,丁當作響。
我們都期待生活會是美好的,對啊,你要相信會是美好的。
一段愛情,一段生活在不食人間煙火的時候都是非常炫麗迷人的,沒有束縛的柴米油鹽,沒有惱人的欺騙抱怨,平平靜靜的不相離就顯得格外動人心弦。
你說愛情如何才能生生不息,綻放的最完美。我想當我們過了相信狗血劇情的年齡,就會明白那個經典命題下的“圍城之惑”。
圍城是心里的圍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真愛的圍城里無所謂出去與進來,是心甘情愿的相守。
多年之前,姐未嫁,他未娶。他去當兵兩年,跟表姐說說回家之后我就去看你,你要等我。然后表姐就一直在等啊,家里的衛生好像不太干凈呢,于是就擦擦掃掃,自己的頭發好像還不夠整齊呢,于是每天容光煥發,她在等自己的心上人來看她。直到有一天他打電話告訴她我休假結束了,不能去看你了,表姐的臉上很快就失去笑容了,兩家距離這么近,你若愛我怎么會食言沒有時間來見我。在此后的時間里,表姐表示再也不愿意搭理他了,愛我的人是不會光說不做的。
之后的一段時間男生一直往家里打電話,表示自己的歉意。但是表姐一家對這種光說不做的假把式表示有點怕了,我想大概就是等了個假男友吧。糾糾纏纏,如同鬧劇。
當時的自己傻了吧唧,不知道是不是言情小說看多了,冒冒失失編輯了一條短信就發過去了“我姐和你之間有1000步的距離,當她向你走完了900步,剩下的100步希望你可以主動靠近,但是你沒有靠近反而卻后退了。如果你真的愛她,你就要知道,愛情就像沙灘上的石子,不是非要去撿最好最大的,而是撿到喜歡的合適的就不要再去撿了,也不要再去沙灘上了。等得太久得來的東西,多半已經是自己不想再要的了,就像心涼后你給的殷勤。從今以后她的幸福該與你無關,你的也是,與她無關。”
當時發完這條消息,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再收到男孩的電話。我姐說男生把這條信息轉發給她了,并且說,你妹妹真厲害懂得真多,現在想想我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因為是拆散一對鴛鴦的莽撞案例,沒想到言語溫柔攻擊威力這么大,所以這條短信的主要內容我到現在都記得,后來我就一直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么。畢竟,也是一個帥哥。
我去,別人失戀,我在這矯情成了個段子手,可能是對愛情認知的比較早,所以我錯過了早戀等一系列戀愛,心里卻老練的就像一個情場老手。
有人會說,婚前戀愛談的老溜了,無話不談,卿卿我我,但是結婚后卻無話可說,很多次一聽見他打呼都想把他踢下床,恨不得天天打成一團。
對啊,結婚之前你洗了衣服,還沒等你喚一聲親愛的,他已經屁顛屁顛去幫你晾衣服了,結婚之前你刷鍋他是會幫你擦碗的。但是現在呢,你他媽喊破嗓子,他也會覺得自己一天上班累成了狗,不想搭理你,都覺得自己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被廣泛的用來改善不和睦的夫妻關系。
心理學家對兩個當事人分別單獨談話“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委屈啊”
于是雙方就都開始抱怨了:我一天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忙死忙活,他一天懶得跟豬一樣。
心理學家就又問了:你們家里的家務是如何分工的啊?
雙方又說了:分工?分個屁嘞,家里的家務差不多都是我做的啊!
心理學家說:那你把你自己認為做過的家務比例在這張紙上寫下來吧,于是他們各自認為,自己承擔了至少70%的家務,估計連給自己洗內褲和襪子都算成了公事比例。
所以呢,兩者的比例相加之后會發現,凡是打成一團,謾罵連天夫妻關系不和睦的家庭,兩者的家務比例之和全都超過了100%。
所以煩惱的根源在于,家庭里至少有一個人,或是每個人都將自己在家里的付出高估了。或許只做了20%,但是就覺得自己委屈的不行,好像承擔了所有,但是高估超過實際的比例越高,越覺得強烈的委屈,怨氣重重,日子感覺無論如何都過不下去了。
或許別人會勸你去無私的付出,還要加上感恩,但是很多時候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你在潛意識里覺得自己付出的超乎你的想象,所以大道理都不管用,實事求是的認識和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你心中的完美愛情是怎樣的?
可以有不完美存在。
有一種愛情叫堅守,就好比“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有一種愛情叫久違,就好比“原來你也在這里”。
有一種愛情叫無悔,就好比“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
有一種愛情叫珍惜,就好比“想碰觸又收回手”。
有一種愛情叫努力,就好比“努力讓自己成為那個更好的人”。
所以哪里有絕對的完美啊,不過都是喜憂參半的半斤八兩。
怎么能確定對方是能一輩子和我在一起的人?錢鐘書對楊絳女士有過這樣一段評價,被社會學家視為理想婚姻的典范: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我愛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
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
我想理想的最完美的婚姻,便是在允許不完美的時候,一種由內而外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