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上2016年就要過去了,再過三天,就是2017年。不知大家年初做的計劃還好嗎?都完成了嗎?
我想大家開始反思的時候才發現,媽呀,連年計劃表都找不到了。
甚至有的人會很沮喪,因為似乎自己制定的計劃怎么也完成不了。
那造成的原因,我覺可能有幾點:目標設定、時間管理、精力狀態……這些都是否有管理好。
或許大家覺得這樣想很復雜,不就是做個計劃嗎?哪里這么多事?
其實,之前有人和我這么說,我的態度也差不多,非常嗤之以鼻,想著就這么點兒事,哪里想這么多嗎?姐有宏偉藍圖,列出來嚇死你!
當然,說真的,如果只是希望充實點,每天固定上班,空閑時間讀本書,背個單詞,做個鍛煉,還真的沒必要做那么多的管理,你就只需要列一個LIST,然后慢慢讓自己養成習慣,堅持而已。可是,你試著問問自己,是否真的堅持了呢?
包括我自己,我一度列非常多的計劃,列這些的時候非常有快感,覺得肯定能完成,肯定能做好,等既定時間結束,我一定會跨上一個新的臺階,走上另一個人生巔峰。然并卵,最后才發現自己不過在臆想。等年終才發現,你大部分基本都沒有完成,那為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學習各種XX管理也好,刷新知也好,只是給自己的空閑找事兒罷了。甚至其實并不需要“定計劃”,只是“把自己的愿望寫下來”而已。
那么,究竟怎么制定計劃,并且還能有效完成呢?
今天我想分享的就是從古典老師那里學來的——“每天三件事” ,通過實踐,它可能真的是世界上最簡單的自我管理工具。
——2——
無意中從彭小六那里知道古典老師,然后關注了他,從而知道了他這個工具。
而我真正開始用這個工具是從9月份。
一天,無意中翻到一本自己年初買的日程本,里面只有寥寥幾字。我當時就覺得天吶,我究竟那么多計劃沒完成。
當初買它的時候,我在第一頁列了非常多今年想做的事情,結果只完成了兩件,旅游和吃!而今年都過去3/4了!
然后我就無意間看到古典老師這個工具。其實之前看文章也看到了類似的,比如每天把感恩的三件事寫下來什么的,但當我真正實踐之后,我發現,這個工具深得我心!
上個禮拜翻開本子,回頭看,不知不覺就是第100天了!真的非常開心。
盡管我是每天記錄“三件事”才3個月,但我的獲得是巨大的。個人效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完成了將近30本圖書的閱讀(以前沒那么快,老是拖延)工作效率提高,還得到領導的金錢獎勵,效果是不錯的。我也跟朋友分享過這個工具,但還是想在這里再分享一次。因為真的好!
“三件事”格式很簡單,可以記在本子上、發朋友圈或微信群,如上圖所示:
#每天三件事# 1/100 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小確幸+昨日收獲
小確幸(細小而確定的幸福):每天做一件讓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即使是5分鐘,也能讓你對全天充滿期待。
這樣,每天的一個“三件事”,既能讓你有成功感,又有幸福感。
聽上去這是簡單的一個小工具,但古典老師提到了幾個小竅門:
1.早上想
之前天氣不冷,我習慣早上早起,6:20左右邊刷牙就變想今天要干什么,然后刷好牙就在本子上寫下來。因為這時候的大腦還沒有被信息刷屏,能分辨輕重緩急。抬頭望窗外一看,陽光燦爛,繁忙的一天充實而快樂,從而定出定出更加靠譜的計劃。
但一段時間后,早上太冷,我開始有點起不來,我就臨睡前寫了,這樣能有更多時間思考,也減少第二天早上的意志力消耗。早起直接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2.寫下來
很多人也會有早上起來想想每天干什么的習慣,但光想想并沒有用:沒記錄,不發布,更不可能有回顧。
像古典老師說的,這樣一天下來,“目標損耗” 的情況就常常出現了。
他提到,目標損耗就是我們由于不愿承認計劃和現實差距而產生的偷偷降低目標標準的行為,比如你在心里計劃背100個單詞,實際背了50個,你會安慰自己這也還不錯。
好像這種情況下,自己的“三件事”說沒做也做了,說做了好像又沒做。很多時候,第二天的事情又淹沒過來,無暇顧及,再見到這件“重要的事”已經是好久之后。真正的重要的事卻被一拖再拖,甚至它而帶來的內疚感,比本身不做這個事情的損失好像還要大。
如果當天沒完成,可以思考下是不是必須完成的?如果不是,可以把它劃掉;如果是,寫到第二天的計劃里面去。
但是如果這件事在你計劃清單里出現了一周還沒做,那你需要思考一下拖延它的本質,以及你的目標究竟是什么。
在前面增加數字1/100會讓你更容易持續,也更有成就感。你可以從1/30開始,堅持一個月。也可以先試試,從1/7開始。我自己就是先1/7開始,完成不錯,就開始1/100了。
3.發出去
做完上面兩步,這還只是一個自我時間管理工具,但是一旦公布出去,就會徹底變成一個切實有效的監督管理鏈接。
我一開始只是自己寫,感覺只是自己督促也并沒有實質效果,后來我一跺腳,像古典老師說的就發到一個微信群里面。一開始,我也不好意思發群,因為一方面涉及自己隱私;另一方面,做不到的話,第二天被人發現會很不好意思。但卻想不到收益了很多。
堅持“發出去”有什么好處呢?
第一個收益就是帶來有效的執行力 。
無論再忙再想休息,我還是會去發三件事,時間一長,就自然而然習慣了。一件寫下來的事情,你總不好意思一連三五天總拿出來吧,實在像打腫臉充胖子,以為自己做了學習了,更多在裝逼。
一旦做了,又總忍不住要做好才拿出手,所以要制定靠譜計劃。
今日事今日畢,不貪多。
這樣,在對三件事完成率和單個事情完美率的追求之間來回往返,時間一長,我也就漸漸能找到自己制定計劃的節奏。
對于自我的把握和信心,就來自于這些練習。
另一個收益是帶來號召力和領導力 。
行動是最好的領導力。
我本來是在一些同學群里天天發,幾周以后,他們也開始跟我一樣打卡。比如我要去做個什么,他們會說,誒,我也要做呢,一起一起,這樣漸漸也起到督促效果。但是要記得一點,和積極的人群在一起說,一起行動,然后才號召一些人一起來做。
——3——
當然,我的同學同事中,也有說感覺自己每天都非常多事,不知道怎么寫出只有三件事。
那就要想想你做的三件事的結果,或者目標是什么。
有效的結果是要大于過程,讓你真正獲得些什么。這樣的結果是要可交付的,可以帶給別人一些價值;其次,可復制,可以讓更多人學習,轉述。比如我今天與大家分享這個工具,那么我堅持三件事的結果就變成了可交付又可復制的了。所以你應該想想一天你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要獲得的是什么。
盡管會有重復,但只有“以終為始”,我們才能準確衡量自己到底做到了什么,才能擺脫焦慮型學習的困境。“每天三件事”最重要的是要完成當天最重要的三個目標和交付的結果,而不是機械地為做而做,為學而學。
而小確幸呢,則是幫助我們獲得一些確實而微小的幸福,從而增加自己的幸福感。每天都在快節奏的生活,為何不讓自己更加愉悅些呢?
這個小確幸可能很小,甚至幾秒。比如今天吃了個冰淇淋很開心,雙11買到的東西終于收到了,很好沒白等;又或許又受到了夸獎,收到了禮物等等,都是一些微小但真實的幸福。
畢竟,活在這世上已經不容易了,為何不讓自己更加開心、快樂一點呢?
End:這個工具自己親自用了,真的不錯,大家都可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