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參加了易仁泳澄老師的分身術訓練營,其實一開始我并不理解這個活動的內容,抱著易仁泳澄出品必是精品的信念。我就報名了,由于報名的人太多了報了三次才成功,真心不容易啊!
分身術
預習作業是聽易仁泳澄老師的《成為一個高效能的人,你就差這個習慣》,認識何謂分身術。我認為分身術是剝離那個小我,辨析行為模式。
一、剝離那個小我
三類錯誤概念
1、因為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早上開心的和同事打招呼,結果她沒有和我預期的那樣回應我,我就開始覺得我是不是哪里做錯了惹到她了?還是她對我意見了等,開始胡思亂想,弄得自己很不開心。但是最后才發現其實她是因為家里有事不開心,所以沒有熱情的回應我。
2、奴隸之心,用強硬表達自己的軟弱
對外人很包容,對親近的人特別的暴躁。我就是這樣的,和老媽一言不和就吵,嫌她煩。其實真的只能這樣對待老媽的嘮叨嗎?
何為“怒”?? 奴隸之心,稱為怒。你當時生氣,有沒有察覺到生氣是因為當時整個人都被束縛了,對當前的事情無能為力,只能聽從他人。所以用暴躁的怒,用強硬來表達自己的軟弱。
3、因為一件事的失敗就認定整個人的失敗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情緒特別的低落,總是做錯事,那時我就覺得說自己完蛋了,沒有未來了。難道我真的一事無成嗎?
如果我們沒有跳出來觀察自己,我們就不知道自己在被小我牽著走,進行著一種無意識的選擇。
二、辨析行為模式
課堂里老師講到了一個TMBRT模型(甜面包熱湯模型),幫助我們認識行為本質。
?關于甜面包熱湯模型,我想到一個栗子類似小孩子要糖吃。
小孩子在向大人要糖的時候,大人一般是不給的,然后小孩子就用盡各種辦法想要到糖,發現當她哭鬧大人更容易妥協的時候,一次兩次的實驗之后,她就會明白要不到糖哭鬧就行。
觸發器:糖
行動:哭鬧
獎勵:要到糖
動機:我要吃糖
觸發器靈敏度:一哭鬧就會有糖,這招有效,從一開始會求大人一點時間,到后來形成一要不到糖就哭鬧,靈敏度的提高。
對外界的一個刺激,作出一個回應,而當這個回應得到我預期的效果時,一次兩次的實踐后,那么這個回路就形成了。下次我們就會直接反應了,不需要太多的思考。
三、積極主動——拿回我們的選擇權
每一個人都可以主動使用自我意識,在任何刺激和回應之間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成長為自己最期待的樣子。
解析出小我的錯誤認知,了解甜面包熱湯模型后,我們該拿回自己的自主選擇權。
那么怎么拿回呢?就是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的四大層面:
1、意愿
有改變的意愿,更有去行動的意愿。
2、資源
相信每個人的資源都是充沛的
聽到這個話的時候,我納悶了覺得這個不對,如果真的是充沛的,那么我怎么覺得身邊沒有什么資源。我們組開始了討論。
助教說:每個人的資源是豐富的,前提是要開口要,當然得有目標,不然就會變成“小孩子”沒有目標,只會說我要我要
對呀,沒有開口要,你怎么知道一定沒有這個資源呢?
接著助教舉個案例來說明為什么要“有目標的要”,她講述了關于想參加培訓課程,由于自己表達不清,導致沒有成功,事后她分析如果她把參加這個培訓的目的,原因及后期可能會帶來的效果講明了,那么領導就很有可能同意她去了。
由此我也想到了一個栗子,關于小孩子向大人東西。年齡小的孩子,在表達能力不夠的情況下,向大人(這里指得不是父母)要東西的時候,常常表達模糊不清。這個時候大人就會先以自己的理解來給小孩子答復,當不對的時候,就會不停的猜。這個不就是像我們要資源卻沒有表達清楚,導致自己未能得到。
同時對資源的模糊不清,很容易造成我們對資源的忽視和辨認不出來。
3、選擇權
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應當具備選擇權的能力
4、自我決定
我知道我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樣的人
聽完課有一種中槍無數,痛并快樂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