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看《喜劇之王》這部電影時我還是個學生,在那之前我已經看了《食神》、《九品芝麻官》和《唐伯虎點秋香》,周星馳這個名字給我的印象就是“這個人的電影都很好看”。回頭想來他的電影的確很神奇,哪怕已經看了無數遍,他說上一句話時你已經知道他下一句要說什么,但那句話從他口里說出來依然會覺得很好笑。
而看這部《喜劇之王》的時候,我完全沒有得到與之前幾部類似的觀影體驗,用現在的話說,我當時的感受就是“我一定看到了假的周星馳。”
我每看一部電影,對主人公最大的期待就是要有“特殊之處”,他的前幾部電影都滿足了我的期待:無論是武功高強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唐伯虎,還是能把死人罵活的包龍星,都是擁有特殊能力的人。而《喜劇之王》里的尹天仇除了臉皮厚之外沒有讓我看到有什么過人之處。
沒有過人之處也就算了,還一再被虐,被叼(廣東話的挨罵)
扮死尸,“該死”的時候不肯死,被大牌明星“叼”
被介紹人嫌棄
被發盒飯的大叔“叼”
被人罵“死跑龍套的”,還要賠笑臉。
我當時就在想,這哪是什么喜劇之王,你明明就是個杯具之王啊。
另外,我還有一個不理解的地方,有句臺詞他重復了很多遍
我一直不明白這句話到底有什么值得一再重復的地方,直到工作以后。
二
讀書的時候幻想自己進入社會一定是大展拳腳、所向披靡,結果畢業之后才知道,《喜劇之王》演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跑到人才市場找工作,發現深圳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本科畢業?人才市場研究生都有一大把,投出去的簡歷杳無音訊,好不容易看到一封郵件趕緊打開看,發現是娛樂城招公關。
萬般無奈只好去做銷售,因為這一行門檻最低。當我溜進一棟寫字樓去拜訪客戶結果給人掃地出門,被保安指著鼻子說再偷偷跑進來打斷你的腿時,我想起來了這部電影。
這張劇照,像不像一個正在被人罵的業務員?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這句話是
1.對歧視和嘲笑的反駁
我雖然是龍套,但龍套只是一個歧視性的說法,正式的說法,是演員。我們的語言中經常會出現這種說法,鐵匠不叫鐵匠,叫“打鐵的”,回收廢品叫“收破爛的”,業務員叫“搞推銷的”,甚至曾經還把老師叫做“教書的”。不管你怎么叫,我自己很清楚,我是一個演員。
2.對自己的認可和鼓勵
雖然我今天在跑龍套,但是明天我就可能會接一個好劇本,成為主角。跑龍套的是演員,周潤發、劉德華這種超級明星也是演員。大家都是演員,為什么我不可以成為他們?
三
由此可以得到什么啟發?
1.不要被環境改變
這一幕里從主人公的視角,看著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和胸懷抱負的主人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大多數人也是如此,當你沒有人脈背景資源,進入社會自然就會處于底層,而你長期看到周圍的人忙著揮霍時間,還能不能像尹天仇一樣堅持自己的初衷?
2.不要放棄對自己的要求
很多人用“拿多少錢我就干多少事”來麻醉自己,看似擺脫了一些責任,殊不知是放棄了讓自己成長的機會。考核目標、各項kpi最大的恐怖就在于讓你以為完成了公司分配的事情就萬事大吉了。不愿意給自己加戲,導演讓你“死”,你就痛痛快快的“死”,又怎么可能有機會。
想和別人不一樣,就要和別人不一樣。
3.熱愛自己的工作,即使一無所有也要相信自己
我剛開始做業務的時候有個很搞笑的想法,就是“什么時候我能做主管就好了”,因為主管可以不用出去跑客戶。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奇葩,自己都不喜歡自己的工作,還想著要升職。怎么可能有這種事?
后來工作的時間久了,發現有這種奇葩思想的人居然不是少數。一方面嫌棄著自己的工作,一方面又希望這份工作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結果自然是不能如愿的。
崇拜自己,崇拜自己的工作才是王道!
就像我寫公眾號,沒有什么閱讀量又怎樣?寫文章就像擠牙膏又怎樣?我才寫多久!如果寫沒幾個月也能閱讀量十萬+,篇篇是爆款,那些大v豈不是要撞墻?
張兵老師告訴我,寫文章要這樣想:這種文章我都寫得出來,我太聰明了,太厲害了,太牛逼了!
被客戶拒絕又怎樣?
關鍵我有沒有偷懶?有沒有做好功課?
如果我自己該做的事情已經做到了,盡管告訴自己,我已經很了不起了!
繼續努力,以后還要更加了不起!
崇拜自己的事業,把自己當作自己的神。就像他一樣,
守得云開
見明月。
出書訓練營第三十六篇文章by 鄧良
2017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