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冬,是一年最后的季節,代表一年的終止,也是我們對一年的總結,春天發的愿,夏天未做完的事,要踏踏實實做完,對身體虧欠的,要及時補回來。
? ? ? ? 立冬,是冬的開始,有些地方湖水已經開始結冰,植物落光樹葉歸根,井水開始變暖,對應人體來說,陽氣開始潛藏到腰腎區。人體迎來了一年當中最好潛藏腎精的季節,就像地球深層的煤與石油一樣,藏得好,底氣足,能量高,為我們來年開春養好“種子”和元氣,為明年一年的好身體打下好基礎!
? ? ? ? 冬季進補,首選羊肉溫補腎陽抗寒!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講解:“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 ? ? ? 羊肉在冬天這么適合吃,但還是需要根據體質,下面針對不同體質的人介紹幾種不同的吃法:
1.當歸生姜羊肉湯
適用于:體偏矮胖、怕冷、腰冷痛者、白帶多、尿多等腎陽虛癥狀者
【材料】羊肉500克,當歸20克,生姜30克、蒜苗、香菜、胡椒粉
?【做法】
1、羊肉切大塊,提前用清水浸泡半小時,盡可能地沖洗掉血水(浸泡也是為了除血水,這樣煮起來就比較省心,沒那么多血沫子)。然后燒開水汆燙一下,撈出。
2、生姜洗凈,不去皮,對切開,用刀背拍松。所有材料放入湯煲中,加水煲足1-1.5小時,出鍋時加鹽、胡椒粉調味。
3、蒜苗、香菜切碎,盛出來后撒到碗中,記住不要圖省事撒到鍋里,那樣蒜香味很快就消散了。蒜苗一定要有,它能讓羊湯的滋味升級到10分,吃的時候把當歸與生姜扔掉,吃肉喝湯。
4.可以制作以下任一款羊肉蘸料,吃出手抓羊肉的感覺:
a、椒鹽蘸料:吃手抓沒椒鹽就像冬天沒有雪。
椒鹽自己做:花椒用小火慢慢的焙干;鹽也用小火焙,直至發黃(這樣炒過的鹽粒才不會嗆嗓子,口感才不澀); 把焙干的花椒、精鹽倒入攪拌機中打碎?;ń贰Ⅺ}的比例建議是 2:1。
b、蒜泥生抽蘸料:蒜泥+生抽+涼開水
【溫馨提示】
有皮膚病、過敏性哮喘以及某些腫瘤的人,不宜吃羊肉,因為方中的羊肉屬于腥膻發物,有可能使舊病復發、或新病加重。此外,平時怕熱、多汗、臉上易長火痘,手足心熱的人,以及感冒,發熱、咽喉疼痛者,也不宜吃這個配方羊肉,可以參考第3個配方的羊肉湯。
2.山藥紅棗羊肉湯
適用于不僅有上述腎陽虛癥狀,還有腹脹、口淡、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舌胖,舌苔白潤等。天氣變冷胃部有寒涼感,得喝熱熱的東西才會舒服的脾胃虛寒癥的人。
【材料】羊肉500克,淮山藥一根,紅棗3-5顆,料酒20克,生姜、蔥白、胡椒粉、鹽適量。
【做法】
1、按去膻方法處理好羊肉切塊備用。
2、生姜、蔥白洗爭后拍碎;淮山藥洗凈切段,不去皮。紅棗洗凈用手掰一下,能露出棗肉即可。
3、先把羊肉放入清水鍋中,山藥先不放,再把其他料放到砂鍋里,大火燒沸去浮沫;在小火燉了半小時左右時放入山藥,再燉一小時,肉爛后加鹽、胡椒粉即可。
吃的時候一定要把山藥吃了,喝湯吃肉。如果覺得自己氣血虧虛,或者給體虛的老年人喝時,可以加一支黨參進去。黨參性平,不溫不燥,作用平和,不用擔心補過頭。
3.紅蘿卜竹蔗馬蹄羊肉湯
適用于:體偏高瘦、易長痘、手腳心熱、盜汗、潮熱、腰酸痛、平常容易口干、熱則便秘的腎陰虛在冬天溫補祛寒的配方。
【材料】羊肉500克,胡蘿卜1個,竹蔗(或甘蔗)2-3節,馬蹄8個、鹽、胡椒粉適量。
【做法】
1、羊肉老方法處理干凈后切塊備用。紅蘿卜洗凈切塊,不去皮。
2、竹蔗剖開,馬蹄去皮,再把其他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水后開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小火燉1.5小時左右待肉爛后加鹽、胡椒粉即可。
這個方子加入廣東一個潤肺的茶,叫茅根竹蔗馬蹄水,竹蔗不但能去腥,還能消減羊肉的熱氣和燥氣。
愿大家過一個個暖洋洋的冬天。
交代下關于羊肉有些注意事項:
1.防上火
不管怎么吃羊肉,一定要放胡椒粉。 很多人覺得胡椒是熱性的東西,吃了會上火,認為羊肉湯不可以放胡椒粉,其實這就錯了! 喝羊肉湯一定要放胡椒粉,否則反而更容易上火。 胡椒粉是溫補的,從立冬開始,整個冬天都可以用,煲湯時放一些,既補腎又暖胃。另外,對于偏涼的湯品,比如蘿卜湯、魚湯,胡椒能起到溫熱的作用。而對于燥熱的羊肉湯,胡椒又能防止上火。它能把羊肉的熱性導引到人體的下焦,去溫暖腎臟系統,這個作用中醫叫做引火歸原——使寶貴的陽火回歸到人體的本原。
2.除膻味
?第一種方法:
香菜跟牛羊肉搭配,肉的膻味就沒有了,能出來一種特殊的香味,特別地誘人。在做紅燒牛肉和粉蒸牛肉的時候,也可以放點香菜,味道更好。 香菜做調料配牛羊肉,一般人都可以吃。但香菜跟豬肉是不相配的,放在一起味道不正,而且容易引起皮膚過敏。 如果是拿香菜當保健蔬菜吃,那么香菜比較適合腸胃消化不良、寒性體質和胃寒胃痛的人。 香菜雖然名字中有個香字,但它的味道卻不是人人都喜歡的。像前面說的那個朋友,他連香菜的味道都聞不了。
第二種方法:
燉羊肉時,放菠蘿皮能除膻味。 在肉類中,羊肉的膻味是最難去掉的,多放蔥姜蒜也不那么管用。有一個小秘訣:放菠蘿皮。 我們可以在吃過菠蘿以后,把削下來的菠蘿皮晾干保存起來。燉羊肉的時候放一些曬干的菠蘿皮,就可以完全去除羊肉的膻味。 菠蘿皮去除羊肉膻味的作用,比蔥姜要強。 如果燉羊肉放了蔥姜和料酒之后,感覺還是有點膻,那你加幾片晾干的菠蘿皮,就會好多了。 北京人講究吃“口外”的羊肉,就是長城以北地區的羊,因為沒有那么重的膻味。新疆的羊肉也是,肥嫩而不膻。一般土壤堿性重的地方,長出來的草羊吃了肉就不膻。而南方多數地區土壤酸性重,羊肉的膻味就明顯一些。 如果不知道哪里的牛羊肉,燉好了之后,膻味很重,可以在湯里邊放幾片曬干的菠蘿皮,重新開火燉半小時,膻味就沒有了。菠蘿皮吸收異味的作用很厲害。
第三種方法:
將切好塊的羊肉放入溫水中浸泡半小時之后沖洗(注意水溫不能太熱,用手試著和自己體溫差不多就可以),盡可能的將血水沖洗干凈,反復兩次就差不多了。將沖洗干凈的羊肉倒入沸水中,煮沸后撈出再次沖洗,接下來就可以煮湯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