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班途中突然下起大雨,地鐵口都會堆滿了人,自然而然就成了那些賣傘黃牛大媽的商機,這種質(zhì)量不好價格卻貴不少的雨傘,家里也放著好幾把。一元購物首選夠拼樂!
繼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后,近日,共享雨傘也來到了廣州,以后如果再被困地鐵口,有這樣的“及時雨”幫忙就不用再擔心被坑了。
傳說中的這種共享雨傘由一家名為魔力傘的互聯(lián)網(wǎng)智能租借平臺提供,其目前還處于試運營階段,在廣州的試點主要分布在廣州地鐵內(nèi)的:公園前、鷺江、客村、沙園、廣州塔、大學城北這6個站點。
那么實際使用體驗如何,今天小雷特意去實地考察了一番。
如何找到“共享雨傘”?
小雷主要來到了廣州塔和客村站這兩個試點,借傘的“地點”很好找,在廣州塔的就位于出閘口的正對面,客村的則位于B出口的711便利店旁邊。
一臺橙色(或白色)外殼、體積和自助售貨機大小差不多、內(nèi)部掛著一排雨傘的機器,一眼就可以判定這就是一個用來“借傘”的東西。
另外,還有一種找“傘”方法,就是關注使用該借傘平臺的公眾號-魔力傘,在“共享地圖”頁面就能看到各租借點的具體位置,雖然現(xiàn)在只有6個借點,但如果后續(xù)借點增多了,那么這樣的找傘方式還是很方便滴。
不用10秒就可以把傘帶走,還無需下載APP
借傘操作如何?很簡單,主要流程就是押金充值-借傘-還傘。看到機器屏幕上的二維碼就知道需要“掃一掃”了,當然其好處是不用像共享單車那樣需要下載專用APP,而是掃碼后跳轉(zhuǎn)到借傘專用公眾號,直接通過公眾號完成賬戶管理、資金充值、雨傘借還等操作。
首次使用由于需要用戶登錄、押金充值等,整個借傘流暢大概耗時了一分多鐘,不過整體操作還是很簡便的。之后再借傘就可以更快速,使用微信掃描機器屏幕的二維碼就可以把雨傘帶走,耗時10秒鐘都不用。
還傘也很便捷,就是有點不順心
還傘也非常方便,由于傘柄上帶有電子標簽,意味著當用戶把傘借走的那一刻,這把傘就跟用戶綁定起來,下次還傘的時候只要把傘放回任意一臺借傘機,就會自動確認還傘,而無需在公眾號上做相關操作。
在還傘環(huán)節(jié)上一點不順心的是,還傘時需要先將雨傘放進借傘機的軌道,等機器確認,藍燈亮起,再進一步將雨傘滑進軌道,操作有稍微繁瑣,有時候可能讓用戶疑惑是否還傘成功,需要進一步到公眾號確認。
20元押金,15天免費,幾乎就是0元借傘
“魔力傘”共享雨傘的押金為20元/把,15天內(nèi)免費使用,超過15天還可以免費續(xù)借3天,之后超出的就按照0.5元/天扣費,這對于用戶來說幾乎就是0元借傘,目前來看還是非常厚道的。
雨傘質(zhì)量也不止押金價,買回去也值!
魔力傘傘面采用橙色+白色的搭配,盡管造型上和普通雨傘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從顏色上看卻有很高的辨識度,而且傘面和傘柄上也印有“魔力傘”的Logo。
順便一提的是,這些雨傘的質(zhì)量特別好,做工精致,傘架采用的是玻璃纖維材質(zhì),雨傘的堅固度和耐用性不差,而從20元的押金來看,這幾乎也是成本價了,商家還算良心,即使花20元把它買回去也值了。
萬物共享時代,以后連雨傘都不用買了
“魔力傘”租借機一臺大概可以放50把傘,筆者在客村站體驗的那一臺當時還剩余大概30多把,在這期間還偶爾看到一些用戶過來借傘、還傘,看來這個共享雨傘已經(jīng)忙碌地在“投入使用中”。
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再到現(xiàn)在的共享雨傘,這些服務推出后,我們感受到了不少便捷、利民。目前來看,主要不足是:駐點不多,借傘和還傘不方便;另外,廣州是個人流量和雨水都多的城市,一臺50把傘的機器,在未來顯然不能滿足大批用戶的需求。
當然這些問題相信很快可以解決,總之以后再也不用擔心被困地鐵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