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抱歉我兩周沒有推送文章了。不是我不想寫,事實上我每天都在想這件事:Nina,你今天又沒寫字哦。Nina,你已經近兩周沒寫字了哦。是啊是啊,我一邊嘴里高喊著自律自控,一邊行動上又懶惰拖延。但終究我還是行動起來了,因為既便是我這樣急脾氣又懶惰的人,遇到喜歡的事都會變得有耐心。
那到底什么是我喜歡的事呢?什么又讓我變得有耐心了呢?——讀書。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我曾經囫圇吞棗讀過的書《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學習本來的目的是讓我們擺脫眼前困境,但是如果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很難突破現狀。
這本書介紹了十六位名人,十六種學習方法,他們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是先天就有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種種試錯以后,或經過時間沉淀或經過探索求證總結出來的。想在某個特定的領域開竅,每個階段的努力都必不可少。
方法一:目標與期限法
彼得·德魯克被稱為現代經營學之父,他在95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工作,他堅持授課,參加出版活動。他認為,在現在這個知識海洋的年代里,每個人都是管理者,想要保持學習的緊迫感,必須制定目標與期限,否則很可能會一直拖下去。
制定好目標后,還要明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根據自己三年后想要達到的水平,算出第一年,每一個月以及今天應該完成的任務。
而且目標不能只在心里想想,一定要寫在看得見的地方。
方法二:外界屏蔽法
斯蒂芬·金在他的著作《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中提到他會按時完成每天的寫作任務。
“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每天寫10頁,也就是2000字,……除非有其它非常緊急的事情,否則不寫完兩千字,我絕對不會停下來。”
斯蒂芬·金把寫作時間定在上午,他向自己發誓:不完成目標,絕不離開書房。并作為原則嚴格執行。
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不會從天而降,一味等待,不能下定決心,很難與外界徹底斷絕聯系。
如果能學會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就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在短時間內完成高密度的學習任務。
方法三:限定目標法
歌德是一個多才之人。他年紀輕輕就憑借暢銷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名聲大振。他不僅懂詩和戲曲,還在哲學、自然科學以及藝術上頗有造詣。他特別擅長語言學習,相繼學會了希臘語、拉丁語、希伯來語、法語、英語、和意大利語。除此之外,他還擅長繪畫和彈琴。
才華橫溢的歌德,晚年這樣回憶自己的人生:最難做到的就是讓自己專注于一件事上,斷絕其他干擾。他曾建議他的朋友愛克曼:要術業有專攻,不能像自己那樣在非專業領域浪費太多時間。
人們都希望自己同時掌握多種能力,這聽起來不錯,但人類天生沒有這個本領,所以我們必須讓自己成為某一個領域中特別的存在。——歌德
End
以上就是我看這本書的收獲,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用,周末愉快。
本期讀書:《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作者:齋藤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