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今天淺談一番:閱讀帶給我的改變。
從小我就是一個飛揚跳脫、古靈精怪的頑童。在街坊四鄰的眼中,三天兩頭上房揭瓦,上竄下跳,帶著幾個小伙伴四處打鬧,惹的雞飛狗跳。無拘無束的簡直像是一個剛下去的猴子。曾經因為玩樂中拿著小鋤頭追打著一個小伙伴,嚇得鄰居家的奶奶趕緊制止住我,事后她和我媽說:從小就這樣頑皮,以后長大了怎了得呢?現在看來,她們擔心的有點多了。現在的我文質彬彬,斯文有禮,目光平和清澈,與兒時的模樣簡直天壤之別。如果讓我說,是什么東西給我帶來這樣的改變,我會說:大概是因為閱讀吧。
從學生時代開始,我慢慢主動被動的接觸各種文學讀物,從上課聽講所知的語文課文,到消遣時光的課外雜志讀物。直到現在,我曾經遨游在金庸先生壯闊豪情刀光劍影兒女情長的武俠世界,曾經感動于各類文摘別具匠心感人至深發人深省的情感故事,也曾拜讀在文筆極佳言簡意賅字字珠璣的鴻篇巨著之下。
有人說:閱讀最基本的就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吸取前人的精華,充實自己的腦袋。更重要的是在閱讀中不斷思考,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獨特的、有效的思維模式,從而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抽絲剝繭,更有效的認識世界,更有效的甄別事物,使自己更從容、更自信、更堅定。
對我而言,初時進行閱讀的過程就是以不同一種視角去經歷一個世界,看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慷慨豪放;看到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清雄曠達;看到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纏綿悱惻;看到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恨愁苦。閱讀的魅力就在于這里,讓人輕易沉浸在書中的世界不可自拔。自然讓人散發出沉靜穩重,胸有丘壑的氣質。
閱讀帶給我的改變是沉靜寡言。
如今步入社會,學生時代粗淺的閱讀已經不能滿足于我。面對的工作生活都需要更深層次更能等到學習運用的閱讀。正如英國作家麥考利所說:了解一頁書,勝于匆促地閱讀一卷書。深度了解一頁書所學到的知識更勝于匆匆閱覽過的一本書。 前兩天看過一篇文章,文中說到,
如果粗暴一點,可以把書分成四類:
第一種叫工具書,第二種叫消遣書,
第三種叫視野書,第四種叫干貨書。
我們不能只局限于讀第一種和第二種,
人生要想活得開闊,
就必須要學會啃第三種和第四種書。
以前的閱讀總是埋頭于需要學習的工具書,沉浸在消遣時光的故事書中。閱讀視野不免受到局限,視野狹窄。遇到工作當中的困難問題,難免產生諸多迷茫。這個時候,我在同行前輩的指導下,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各類可以擴寬視野增長見聞洗滌心靈的視野書。能聽聞胡適先生談不朽論治學,能欣賞林清玄先生入心入魂入夢的細膩深刻作品,也能直視馬爾克斯先生筆下刻畫出與生俱來的孤獨。拜讀越多,自然更能直觀全貌,放眼生活看到的皆是美景。
閱讀帶給我的改變是:溫文爾雅的深邃。
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
喧鬧的網絡時代,很多人會說現在閱讀沒用或者用處不大,因為互聯網時代的信息爆炸,占據了人們的碎片時間,閱讀時間變的越來越少,而且閱讀似乎變得是一種功利性的行為,只看有用沒用。但是,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見地,在網絡時代,一切看似喧囂,但人多少還是會有一個孤獨、空虛、漫無目標的階段,閱讀可以帶你熬過寂寞,走過孤獨。
深入閱讀,在書中尋找一個真正的自我,熬過寂寞孤獨,終會得見一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