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山的子孫,南詔國的子民,我一向不太喜歡去看自然風光。云南的大自然能給我骨子里的勇氣說,青山綠水,大同小異。
來武隆前,也沒對喀斯特地貌很來感,畢竟普者黑...
但是很打臉,鬼斧是那個鬼斧,卻做得不一樣的神功。
立體交通,勒是霧都,在武隆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因為在通往仙女鎮(zhèn)的路上,有N多個180度的轉(zhuǎn)彎!甩得老子飛起~景區(qū)觀光車的司機也一級酷,上坡下坡大轉(zhuǎn)彎都在開飛車,透露出一股火鍋氣......關于霧,后面會提及。
天生三橋
全世界最大的天生群橋,是橋也是坑。玻璃眺臺的選位是十分絕的,就像往天坑內(nèi)壁上橫插了一塊玻璃,突兀但卻能讓人更立體地感受天坑的煙霧繚繞。?
眼前煙霧縹緲,腳下萬丈深淵。剛上玻璃眺臺的時候,還是有點慫的,天空中還在飛著雨,使得玻璃很滑。
處于世上的高凸處,總可以看見好的東西。可以長抒一口氣,談不上什么超脫,但心里一瞬間的釋懷是有的。
從臺上往下看,可以見到一條彎曲的小路。路往一座天橋下綿延而來,但這絕不是它的源頭,也不知道通向哪里。只是可以想到很多年前,信人騎馬,帶著文書或是情報,悠閑或是急促地在這條道上走著,鳥叫蟲鳴,道狹草木長,偶爾也會有雨露沾濕衣裳。
我們沒有乘坐觀光電梯這樣的高端配置,是從天生三橋頂部走著下來的,大概兩公里吧,這一邊的草木蔥翠,但也把對面陡峭似刀刃的山壁遮掩得差不多了。
人們走到半山坡就開始叫...然后下面的人就回應...要么就是感受天坑的回音效果,要么就是低端游戲玩家沒有電梯坐累瘋了。
圖為擎天柱化身的龍騎士,騎著機器恐龍小隊的頭領霸王龍“鋼鎖”揮劍。武隆是變形金剛4的取景地,來之前有向喜歡變形金剛的閨蜜請教過,不過我還是沒分清,只知道大的是擎天柱,黃的是大黃蜂。
鋼鎖真的有好兇,就做了個表情包...
餛飩下鍋。好多人好多人好多好多人。還有專門抬轎子的,一面抬一面吆喝:“讓都起!讓都起!cei來咯!”又是一波高配。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大”口,仿佛若有光。
長圖來襲。
武隆還是《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唯一外景拍攝地。天福官驛始建于唐朝,地處要塞,是古代官方信息傳遞的重要驛館,毀于兵燹,后又仿建。
小四合院青瓦灰墻,古色古香,院落前掛著的大紅燈籠上寫著“天福官驛”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驛館被天坑籠罩,四周巖石崢嶸,灌木蒼翠。一千多面前被遺忘于蕭煞的深山,卻沒有被自然拋棄。
屋外有一條谷底大道,供來往官員信人通行。
天坑寨子
地縫和天生三橋比較類似,時間又很趕,我們就選擇去人文氣息濃一點的寨子逛逛。
武隆藏匿著的絕美古寨,以土家族為主,住著幾十戶人家。天坑輪廓形似愛心,據(jù)說是什么“大地之心”(別想了我怎么可能拍的到)。
從上往下走,有二十四節(jié)氣的木牌掛于樹上,但我遺憾地錯過了秋分。
對歌臺上,可與星辰對歌。
不對這樣的霧也看不到星辰。
天坑中云霧縈繞,撲面而來已經(jīng)分不清是蒙蒙細雨還是山間薄霧,很清涼、清新。眼前明明已進入迷障,云霧卻又忽然散去,得見山的清晰輪廓。
然后一路上哼著GAI的“老子一抬手就摸得到天,看白云青山跟裊裊的煙。”
這個土家族大哥很溜,能用各種土家族樂器吹出曲子。
他用可樂瓶吹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真的觸動心弦了,倒不是說技能有多強,而是這裝水的可樂瓶吹出的音色,真的和這首歌絕配!心都要融化了。
有個師傅耍火,怎么說呢,手藝高在:他居然,把火把,伸進了褲襠!好幾遍!反正吧前排的阿姨看的很開心,面紅耳赤。嗯。嗯。
刀刃真的很鋒利,也看得出大叔在上面的時候是很緊張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陽春白雪真儒雅,一唱一和半奢華,鄉(xiāng)里巴,順竿爬,道在民間有倆仨。不管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值得被尊重。
致敬。
古樸的土家族吊腳樓,在坑底沉睡至今,像一處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在這里世代生活的人們,想必很幸福,孩子可以隨意串門,在樓閣間打鬧,節(jié)日時就圍在寨子間的空曠處跳舞、唱歌。人們紡織、耕作、延續(xù)著古老的婚嫁習俗,守護著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
處于世上的低凹處,人也會謙遜卑微得多。甚至會產(chǎn)生一點點避世的想法,筑茅屋、食粗糧,逃避在多嬌山水之間。如此度過一生,狹長又豐富的一生。
武隆還有很多景點,比如仙女山、天坑地縫、印象武隆、仙女峽漂流。這次行程很趕,一路上天氣不佳,也就只走了這兩個比較感興趣的地方,不過天氣不這樣就不是重慶了(微笑臉)。
最想去的漂流,也因天氣和身體緣故錯過。
自然與人文的結合,真的很震撼人心。
“老子一抬手就摸得到天,看白云青山跟裊裊的煙。”喲~唱起來~
一切都在繼續(xù),或靜謐似山間古樓或轟轟烈烈似如戲人生。歷史的車輪滾動,總得以好的姿態(tài)去迎接。
啊哈哈哈最后附一張在最愛的古樓前拍的照片,開心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