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簡書上寫文章,平時也沒寫日記的習慣,一時不知道說些什么,就隨便寫點東西吧。
初識簡書,緣于朋友圈里好友轉發的一篇文章。不記得當時看的什么文章了,只知道那篇文章看了很有感觸,翻到文末發現出自簡書,于是就感興趣地搜索下載了APP。
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我在簡書里見識了不同領域人士的各種文章,或對行業的解讀,或對人生的感悟,每天流連于不同文章中間,自己也有了寫作的沖動。但限于自己才疏學淺,文筆單薄乏味,一直不敢發表屬于自己的簡書文章。一方面由于自己的不自信,一方面由于學業和工作的壓力,便遲遲沒有動筆。時至今日,偶然又生寫點東西的想法,思來想去覺得簡書可以成為自述己見的平臺,無需顧慮太多,于是便有了這篇暫且取名“處子篇之不知所云”的隨筆,權當練練手。加之我本身是一個思想活躍,但溝通匱乏的人,而且缺乏邏輯思維,很容易天馬行空,所以也想借寫作整理思路來鍛煉一下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簡單介紹下自己順帶談點自己的想法。我來自農村,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長期在外打工,基本上從我上小學開始隔個兩三年才回家過一次年吧,所以我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是很少的,這在農村很常見。而且農村的家長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基本為無,在缺乏足夠母愛和父愛的環境成長起來的農村孩子,多不擅長溝通,不善于表達自己,我就是典型例子。雖然我有很好的學習天賦,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階段,都無需父母在我的學業上傾注太多。但從小到大缺愛的環境,讓我不敢甚至不愿意與周圍的人有太深入的發展??赡苣銜f是性格內向的緣故,但不能否定成長環境對我的性格塑造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響。在這里,我并沒有埋怨父母的意思。他們迫于經濟狀況拮據,也不忍心遠走他鄉奔波在外。隨著心智的成熟,我也從小時候對他們的“懷恨在心”,變成現在的理解與感恩。我更感謝我父母的是他們相較于其他農村家長的開明,寧愿多吃點苦也不放棄對我和哥哥學業的支持。因為他們的支持,我在學業上比同齡人走的更遠,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有更多的想法,選擇的路也會相對寬一些。所以,我想對他們說:“爸媽,兒子謝謝你們!”
任何事和物都需要辨證的去對待。雖然說我的成長經歷中愛的缺失比較嚴重,但也讓我早早地培養了獨立自主的生活態度。從小到大,所有我的選擇基本都是自己做出的。這種獨立的性格,讓我不會輕易依賴他人,對我以后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還有,正是由于自己的成長經歷,讓我在培養自己的下一代方面有了很好的反思和借鑒。我會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孩子的啟蒙教育上面,給他一個完整有愛的家庭氛圍。
一個人品性的養成,與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要么古代會出現譬如“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的典故呢。除了家庭環境的影響,學校和社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也是很重要的。在學校里,成績相當的同學很容易走到一起,如果再有一兩個相同的愛好會更容易成為朋友乃至摯友。而進入社會,往往因為行業的緣故,人被所謂的圈子固定在一起,平時打交道的莫不是圈子里的人,這也是因為有著共同語言所決定的。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相似的價值觀,相同的興趣愛好和行業背景,讓人類有著明顯的群居特性。向大的方面來說,便是不同民族,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
好吧,今天就寫到這里吧。扯了點自己的出身,隨便侃了些其他的。有點亂,都是些口語化的表述,還是缺乏寫作的鍛煉,畢竟工科出身在語言的天賦上還是欠缺了些。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一方面豐富內涵言之有物,一方面行云流水言簡意賅。這只是我的第一步,很慶幸自己勇敢的邁出了,期待未來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不幸讀到了我這篇形神俱散的雜文,歡迎在寫作和觀點上給予批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