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以46名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從詞匯變化性、詞匯復雜性、詞匯密度和詞匯錯誤四個維度,考察詞匯豐富性在寫作中的發展變化特點及其與寫作質量的關系,檢驗現有詞匯密度的計算公式是否有效。
結果發現: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英語母語者的詞匯變化性、詞匯復雜性都有顯著提高
在詞匯錯誤方面,形式錯誤逐漸減少,但語義錯誤大量增加,產出性詞匯量嚴重不足。
多元回歸發現,詞匯錯誤和詞匯復雜性與寫作質量的關系更為密切。
另外,詞匯變化性Uber index計算公式和Ure(1971)詞匯密度計算公式存在缺陷,應考慮類符的頻率因素。
Halliday(1985)詞匯密度計算公式不適合漢語詞匯密度的測量。
引言
詞匯知識成為二語教學、習得的重要內容。
詞匯知識有很多不同的分類方法,其中之一是分為詞匯數量、質量和接收-產出控制三方面。
豐富性,指質量。
Nation & Laufer 定義詞匯豐富性,是指文本中詞匯知識的質量。用來測量說話者或作者詞匯運用的廣度和深度,是衡量二語口語、寫作整體語言水平的重要指標。
關于其測量維度,各家不一。
有人認為,可從詞匯變化性、詞匯密度、詞匯復雜性和詞匯獨特性四個維度來衡量。
有人發現,詞匯密度不能有效區分不同學習者詞匯的使用情況,但詞匯錯誤是有效的測量維度。
有人認為,在二語寫作背景下,詞匯獨特性不適用于評價學習者的詞匯能力發展,詞匯錯誤是詞匯豐富性的有效測量維度,通過不同錯誤類型可以觀察學習者的詞匯習得弱點,提出應從以下四個維度測量詞匯豐富性:詞匯變化性、詞匯復雜性、詞匯密度和詞匯錯誤。
針對不同維度,現在有不同的測量工具。
D + Uber index? 兩種,測量詞匯變化性
Nation + Range 兩種,測量英語詞匯復雜性
Ure(1971)+? Halliday(1985)? 測量詞匯密度計算公式。
最受爭議的是詞匯密度的測量。爭議焦點在于這一測量維度是否有效。
國外二語詞匯豐富性研究分三類:
1 詞匯豐富性測量工具的設計、驗證、對比研究
2 二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研究,下分3小類
1)二語寫作和母語寫作中詞匯豐富性對比研究(個人感悟,可以考慮學習做)
2)詞匯豐富性與二語寫作質量關系研究(可以考慮學習)
3)二語寫作中的詞匯發展研究
3二語口語中的詞匯豐富性研究
國內詞匯豐富性研究較晚開始,21世紀初才開始出研究成果。英語學界關注點主要集總在英語二語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研究方面,分兩類:1)詞匯豐富性與英語二語寫作質量的關系研究2)國內英語專業大學生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詞匯豐富性發展情況
漢語學界的成果不多,但不乏重要發現。
黃立 錢旭菁,2003 利用詞語多樣性、密度、新穎性、復雜程度和偏誤率五個指標,通過看圖作文考察二語者對生成性詞匯密度深度知識的掌握情況。研究發現,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習者生成性詞匯復雜程度有顯著提高,偏誤率有所降低。但另外三個指標無明顯變化。另外,文章對詞匯多樣性和詞匯密度兩個指標的有效性提出質疑并進行了相應的解釋。
此外,還有幾項研究考察漢語二語者語言流利度、準確度、復雜度時,將詞匯豐富性測量的某些維度納入。
袁芳遠 考察復雜度時,設計詞匯知識測量的兩個指標,一是詞匯異同比,即所用不同詞數與總詞數的比。二是難詞異同比。及HSK中B級以上所用不同詞數與總詞數的比。
曹賢文 鄧素娟,設計詞匯知識的測量有幾個指標:詞語準確性、詞語復雜性、詞語多樣性
井茁 把詞匯復雜度測量分兩部分,詞匯密度,詞匯準確度。
以上仍有問題:
測量指標的計算過于簡單,難以準確測量到要的東西
未經嚴格檢驗,盲目使用國外英語測量指標,導致研究結果不可靠
如詞匯密度是否可以作為測量詞匯豐富性的有效維度?如果可以,現有公式是否有效?
本研究,基于Read 2000理論研究框架,從詞匯變化性、復雜性、詞匯密度和詞匯錯誤四個維度,考察中高級母語為英語的漢語學習者寫作中的詞匯豐富性發展變化情況,探討詞匯豐富性與二語寫作質量的關系,檢驗現有詞匯密度計算公式是否有效,以期推進。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