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同學剛剛大專或本科畢業,要參加工作了。最終小陳入行質量管理了。崗位是質量工程師。
為了能盡快適應質量工程師這個崗位,小陳從哪里入手呢?
既然是質量工程師,質量管理工具的學習是必須的了。質量工程師是需要編寫標準檢驗指導(SIP),推動質量改進的,等等。所以對產品要熟悉。
基于這份質量工程師的工作是小陳同學的第一份工作,對小陳同學的建議是:
學習并掌握質量管理工具
除了最基礎的QC七大手法、8D外,作為質量工程師,小陳同學還要學習并掌握其它質量管理工具。
1.新QC七大手法:
親和圖。
關聯圖。
系統圖。
矩陣圖。
箭形圖。
PDPC法。
矩陣數據解析法。
解決問題的時候常發生沒有數據或數據不足的情況,這時QC七大手法就無法派上用場,就需要新QC七大手法。尤其是語言型的問題、抽象的問題,更需要使用新QC七大手法來整理。
2.SPC(統計過程控制)
學習統計過程控制的原理,相關控制圖及過程能力分析方法。
3.FMEA(失效模式及效應分析)
學習在產品設計階段和過程設計階段風險評估的思維及預防的方法。
4.MSA(測量系統分析)
學習如何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數據的可接受性。
5.其它
例如,QFD(質量功能展開)、DOE(實驗設計)等。
學習、熟悉產品的生產過程
工程師,師。為人師,一定要比別人更熟悉產品。所以,這里所講的學習,絕對不是在旁邊看看別人怎么操作,而是要自己親自動手,要有自己的思考。
在學習、熟悉產品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到人、機、料、法、環、測方方面面。應該怎么做呢?需要注意什么呢?例如:
關于SOP(標準作業指導):
看看SOP上是怎么寫的,實際的操作是否和SOP上寫的一致。
SOP上重點強調了哪些?自己要思考一下,為什么這些是重點?你覺得有沒有遺漏的地方?
要帶著思考去學習,慢慢地培養以工程師的視角來看問題。
關于歷史異常狀況:
看看有哪些歷史異常案例,特別是重大的質量異常。
這些異常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怎么分析出來的?
針對原因給出的對策是什么?
效果怎么樣?
最重要的是,你認為是否有更好的對策?或者說,自己也要思考這些問題。
留意質量管理工具的運用:
對于質量管理工具,理論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實際的工作中一定要抓住學習實際案例的機會。
看看檢驗:
學習別人是怎么檢驗的,自己也一定要親自動手檢一檢。看看別人的標準檢驗指導(SIP)是怎么寫的?強調了哪些重點?為什么這些是重點?你有沒有補充?也即,要有自己的思考。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