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題目的時候,突然想到了“心流”,因為心流即是一種當人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也就是題目所說的 全心全意投入,心流產生的時候人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和充實感。用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就是,覺得時間總也不夠用,無所事事的時候,感嘆日子百般無聊,時光那么難以打發,可是自從坐在泥凳邊起,我的生活變成了,時光怎么那么輕易從指間溜走,日子眨眼即過。一步步從打泥片,打泥條,拍身筒,搓壺嘴壺把,上蓋子,做滴子做下去,每一步都極力做到更好,永無止境。做完討論,和圖片對比,哪里凹下去了,哪里沒有做圓,每一次的進步都竊喜。想到了,有人說為什么游戲會那么風靡,因為他們是最理解人性的,人的每一次進步都有衡量指標,都有等級進步,金幣等的增加,讓人增加投入度,更為投入的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經常進行的活動還有瑜伽,在瑜伽中,我學得最多的一個詞,是覺知。我覺得那也可以理解為全心全意,做每一個姿勢,你必須去感覺身體,去關心身體,不得不全身心投入,也許開始會有心猿意馬,隨著練習,控制自己心念的能力越來越強,投入的深度也不一樣,對身體的敏感度隨之增加了,各種不舒服與不通暢也減少了。在瑜伽里,老師經常問,你練習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身心靈的統一是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匯。我們的心念經常會無邊無際的跑,連地球也束手為力,我大可以天馬行空想象著整個宇宙,而無法意識集中到小小的身體,因而對身體的控制也是那么的力不從心 無法投入。當知道這一點以后,就會更有覺知的去瑜伽,身體的進步顯而易見,曾經不能做到的姿勢 可以做到,可以做的更好。在頭倒立等高難度的姿勢中,全心全意投入就更顯得必要了,甚至可以說是必須,否則你會摔下來。
來自東方的一行禪師曾倡導“橘子禪”:專心感受剝開橘子的皮的每一步驟,感受橘子皮散發于空氣的清香;取一瓣橘子肉,慢慢地嚼,體驗牙齒和舌頭的每個動作,直到橘肉幾近液化,再感受到橘子被吞咽下去的過程。
佛家所追求的“正念”,講究專注地活在當下,認真體察當下在做的每一件小事,吃飯,砍柴,睡覺。然而現在的都市人連吃飯都無法專心,不忘要同時看手機或是電視。而當你專心對待眼前的食物,即便一瓣普通的橘子,也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驚人感受。
所以我們要覺知自己去做可以全心全意做的那件事時候的狀態,把他延展到自己的各種行為中,那么心流無處不在,要知道心理學可是認為,心流才是衡量人幸福感的試金石!這種體驗無處不在,想想你和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是不是心無旁騖的用心在聽他們說話呢?試著全心全意去做生活的每件事吧,你會更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