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翅膀卻不知道往哪里飛翔,只有最笨的鳥才會這樣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團圓飯已經不是那么美味了。
最近不少朋友向我吐槽過年的團圓飯比工作的公關飯還難吃,至少后者大家包容彼此裝X,前者先要對各種贏了作文比賽的晚輩送上誠摯的祝福,再要接受各種兒孫滿堂的長輩對你人生的規劃,最后假裝醍醐灌頂、靈臺透亮重新找到奮斗的方向,最慘的還是未婚的朋友,要慘遭各種親戚輪番上陣介紹對象。你奮斗到今天所有的一切價值,仿佛都在這個春節被家族徹底碾壓。
當家族這個風雨飄搖的小王朝正準備走向崩潰,你的父母卻在希望用你的婚姻來為這座將要倒塌的大廈貼上一個創可貼,用表面的完整來彌補實際的破碎,這無疑是一種螳臂當車。事實上,迫于無奈接受了父母逼婚的都市男女們,有很大一部分在五年內走上了離婚的道路。所謂對父母的愛,是經營好你的生活和家庭從而回報他們,而不是一味地聽媽媽的話。
在很多人眼中,M是一個成功人士。他研究生畢業就考入了省直機關,工作業績優秀,前途無量。工作一年后娶了相戀多年的女友,如今還有一個三歲多的孩子。他們全家總要去全世界到處旅游,去年才從馬爾代夫回來。在二環內有一套不錯的房,最近剛入手了一輛奧迪A6。
然而2015快要結束的時候,M卻辭職了。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吃了一驚,我打了個電話給他。
“愚,是你告訴我的,無論身處何方,人的心都是自由的,要掌控自己的人生,精神就得與外界斷奶。我總是在做那些所謂正確的事情,直到我父親的離開,我才明白,其實我一直都在依賴這個家庭。一只不知道飛往何處的鳥兒是悲哀的。”電話對面他很平靜。
聽完他的答案我笑了。我突然想到,把自己活成一種方式,不再局限于身份,時間和年齡,這便是最美的修行了。
之前有一天,M十萬火急地找到我。他告訴我,他的父親已經病重,可老頭子脾氣很倔,無論家人怎么說都不愿意接受化療,他希望我能夠從專業的角度上去勸說下他父親。
“為什么你父親不愿意接受治療?”我問M。
“也許是他不愿意再花這個錢吧!我結婚,找工作,買房買車,甚至孫子上幼兒園。父親都出了不少錢,已經花光了積蓄,還借了很多親戚的錢!”M回答我的時候,已經有些奔潰。之后他眼睛一抬,斬釘截鐵地說,“醫生說父親就是因為太勞累才導致肺部纖維化,不管要花多少錢,只要父親愿意,我賣車賣房,砸鍋賣鐵也要給父親化療。”
在這個悲喜交加的光陰里,人們總喜歡放大一些別人喜愛的東西,卻忽略了自己本該珍惜的感情。直到痛楚來臨,當我們迫不及待想要補下這個缺口時才驚訝地發現,我們的人生已經一潰千里。
“你為什么要逼你爸爸去化療,你很自私,你知道嗎?老人多活幾天就能消除你的內疚了嗎?的確,你活成了我們都羨慕的樣子,也活成了全家的負擔。如果你還有點孝心,就遂了老人愿吧,這段時間讓老人過上點舒坦日子。”我拒絕了M,拒絕時臭罵了他一頓。
“這些都是老人愿意的!老人安排的!我怎么沒有孝心了?我從小都是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的,一絲不茍,你根本不明白!”M很生氣,完全不接受我的建議。
“的確是你父親愿意的,他為了你選擇了犧牲。你像一個納粹軍官一樣,自以為孝順地服從了他的安排,所謂孝順,有時也是傷害!”
M沒有聽到我的話,他憤怒地離開了!
之后,M不顧父親的意見執意治療,賣了車,花了大筆的費用。可父親還是離開了,離開前一直在忍受手術的痛苦,那時他想起了我的話。
我真不知道,全世界還有沒有第二個國家的父母像中國式的家長那么操心到死。按理說,孩子已經大學畢業,該放手了吧!中國家長們并不會,他們會開始新一輪的省吃儉用來解決之后的工作,婚姻以及其他問題。
中國現在婆媳關系問題嚴重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父母在孩子結婚后仍然對孩子保持控制。我見過的失敗家庭往往是丈夫像鐘擺一樣,一會偏到母親,一會又偏到媳婦一邊,他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成為家里兩個女人爭奪的玩具。而我見過的成功家庭,往往丈夫是母親和妻子共同崇拜的對象,即便有矛盾,丈夫也能出面及時化解,不過這樣的家庭實在為數不多。在一個家庭里,我們打著愛的名義去試圖控制別人的思想,最終碰的頭破血流,為此我們還樂此不疲。
像M這樣一直對父母言聽計從的孩子并不多了,大部分的青少年面對父母的控制走上了反叛之路。他們打架斗毆,他們稱這個為血氣方剛。他們逃學掛科,他們解釋為應試教育有毒。他們持續著混亂的男女關系,他們認為這是青春。青春,一個美好的詞,卻被用來把一切社會準則都歪曲。這群反叛的90后們非常擅長從自己做的壞事中找到特殊點,然后套在青春的框架里。而這個青春,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脫離控制。
面對孩子,父母們聲嘶力竭地控訴自己的孩子是白眼狼,他們付出了一切卻換回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控訴我在工作室里聽了數百次。
我總是在不斷地告訴家長一個事實,這樣的叛逆并不是一種獨立。孩子其實是想通過標新立異來得到一些他從來沒得到過的贊許,他世界的核心仍然不是自己,仍然是家長。他叛逆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讓家長屈服。當家長被孩子牽著團團轉時,無形中孩子的自我得到了滿足。這是家長和孩子的一種互相享受,事實上卻更是一種互相折磨。當然,所有這一切看起來荒唐的事,都是在愛的名義下進行的。
在咨詢中,我總希望引導家長把更多的精力用來關注自身而非孩子,我告訴家長,教育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先忘掉家庭戰爭,把自己千瘡百孔的生活修復。我同時也在引導孩子,真正獨立的生活,是一個精神上不再捆綁外界的生活,就算真是父母的錯,你就可以失敗的心安理得了嗎?只要不想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那么問題將照舊。自己的生命自己承擔責任。
然而我進行的并不成功,家長總是說:“周老師啊,你不明白,如果我不讓孩子XXX,孩子將來就必然XXX,我這都是為他著想啊!”
然而孩子卻不領情,孩子這么和我說:“周哥,要不是我父母XXX,我今天不至于這么悲劇,我又何必XXX,我根本就是被他們害慘了!”于是,這對相互不理解對方的冤家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家庭戰爭,而這場戰爭沒有贏家。
正是因為上述原因,我理解了M的辭職。從這一刻起,他將獨立地做出決定,他不再從父母口中尋求答案,他根據自己的意愿努力地活著,雖然等到這一天代價大了些。
愛一種美好的感情,它并不用來限制我們的自由。犯錯和碰壁其實是一種樂趣,無論是苦還是甜,我們都必須經歷現實才能成長。作為父母請理智的給與愛,因為感受不到的愛并不是愛,作為子女更要獨立地接受愛,否則愛只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