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上,西餐上菜次序是頭盤、湯、副菜、主菜、蔬菜、點心和咖啡,共7道上菜順序。小荻老師的《溝通訓(xùn)練營》亦是7道菜:
9月6日:如何掌握邏輯思考,提升溝通能力(頭盤)
11月17號: 開營儀式(湯)
11月18號:《有效溝通三要素 》(副菜)
11月21號:《行為模式四解析》(主菜)
11月24號:《溝通七大潛規(guī)則》(蔬菜)
11月27號:《構(gòu)建邏輯基本步》(點心)
11月29號:結(jié)營儀式(咖啡)
副菜
魚類菜肴一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chǎn)類菜肴與蛋類、面包類、酥盒菜肴品均稱為副菜。因為魚類等菜肴的肉質(zhì)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肴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肴主菜有區(qū)別。西餐吃魚菜肴講究使用專用的調(diào)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今天來聊一聊這道副菜的口感~
在頭盤:如何掌握邏輯思考,提升溝通能力,有提到溝通中的三個要素分別是 :【對象】、【目標】和【觀點】,展開這3個要素來看,乖乖哩個洞,道道可多著哩(⊙o⊙)…
【對象】
通常情況下,很多的溝通課程,都會倡導(dǎo)我們?nèi)ビ^察對象,去看細節(jié)。 可是從哪里入手呢?小荻老師將一個人的特征分成了三類,分別是通用特征、個性特征以及事件特征。
【通用特征】
通用特征是指,類似的人群,可能都有的特征,比如男生女生特征、年齡段、職業(yè)病、子女、工作。 這些信息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共同的經(jīng)歷,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比如男生更具有理性思維,女生更偏向感性思維;70后沉穩(wěn),80后奮斗,90后更個性化等等。
關(guān)于職業(yè)病嘛~~~小荻老師送上了個小秘籍:培訓(xùn)聊嗓子,程序員聊脖子,坐著的聊腰,看不出來職業(yè)的聊頸椎,年紀大的聊腿,基本上都能聊的下去,不冷場。
【FEEL】這樣一分類,真的有很多話題可以聊哎~~
【個性特征】
是指某一個人具體的、獨特的特征。 這是我們跟他人溝通的時候,很難獲知的信息。 屬于比較寶貴和隱私的信息。所謂細節(jié),很多時候都是個性特征的一部分。如果你的對象是對你很重要的人的話,個性特征多記住點總沒錯。
像籍貫、學(xué)歷、經(jīng)歷、愛好、口味、職業(yè)、職位…… 這部分的信息事實上相當豐富,別的不說,就【愛好】這一項,就夠你探尋幾個世紀的。
【FEEL】
可是可是,對于特別注意自己隱私的人,我也會擔(dān)心,如果我的問題涉及到了對方的隱私,對方一怒之下掀臺子了怎么辦?俗話說的,聊天聊錯了怎么辦呀?
“錯是沒關(guān)系的……甚至有時候錯是故意的。我原來問一個男生鞋號的時候,就跟他說,‘你這腳看上去是43碼的吧。他說沒有啊,42的……’‘我哪會看男生的鞋號啊,我就是隨口說的……’”
我懂了,聊錯天不可怕,怕的是圓不回來。。。這個能力是接話的反應(yīng)能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能力。
【事件特征】
是指外部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造成了TA可能擁有的特征。事件特征又分為公用事件、發(fā)生事件、特定事件三類。
>公用事件 指的是一定會有的,比如季節(jié)、天氣、星座
>發(fā)生事件 指的是最近發(fā)生的事件,比如特朗普當選、超級丹。
>特定事件 指的是我們在溝通的時候發(fā)生的事件,比如你跟一個客戶談生意,談了三次,那基于他的生意,會有一些他的特征。 比如,他特別關(guān)注價格,特別care服務(wù)。
公用事件,可以隨便聊,配合通用特征聊,特別管用。發(fā)生事件也可以聊,特定事件嘛,必要時候拿出來聊。
小荻老師小秘籍:溝通相處很好用的一個做法是……【跟工作對象】聊一點點私事,【跟私人朋友】聊一點點公事。通用特征,直接用;個性特征,慢慢聊,事件特征,碰上了收集一下,聊效特別好。
【感受】
有木有發(fā)現(xiàn),其實各種事情都可以聊哎~~公用事件和發(fā)生事件都是安全的,特定事件看人來聊,這些事件都是聊天的資源,都是“聊天素材”。原來會覺得跟別人聊天都不知道聊什么,其實根源是沒“貨”可聊,原來原來,這些信息都是“貨”O(jiān)(∩_∩)O~~
【目標】
在預(yù)習(xí)課上提到,目的分為影響思維和影響行為。而現(xiàn)實生活中,單純影響思維的特別少。
聊天的目的是什么?“我沒什么目的啊,就是想聊個天而已啊!” 真的是這樣嗎?
Q:請問老師,沒有目標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就不能說話了。只能沉默了。還是必須想出個目標,然后與人交流。比如,在新辦公室里。
A:在新辦公室里你為什么想要交流? 基本上是:跟新同事認識一下;跟大家了解情況;了解一下公司情況;跟大家混得熟一點起碼中午有人一起吃飯…… 類似這樣子
哎呀呀,有這個圖,這個部分其實就很明確了。
【觀點】
預(yù)習(xí)課中提到,觀點是你想告訴TA的點。再細分,其實有兩個步驟。
步驟1. 選擇觀點。----->【目標】
這個步驟和自己,和目標有關(guān)。
步驟2. 表達觀點。----->【對象】
這個步驟和TA有關(guān)。我們需要基于【對象】的特征,考慮TA能不能聽懂,愛不愛聽,聽不聽的進去,聽完了有沒有效果。
Q:考慮對象來表達觀點的時候容易考慮過多,模糊了原來的目標或者表達不清晰。
A:很多時候,我們溝通不良,也跟【目標】不堅定有關(guān)。
【FEEL】
觀點里的兩個步驟如果顛倒了,第一步選擇觀點(和TA有關(guān)),第二步表達觀點(和自己,和目標有關(guān)),那是一場災(zāi)難啊!比如“我要你還我錢”“你得還我錢”...(我的內(nèi)心戲:滾蛋,哪涼快哪呆著去)
課程主體內(nèi)容講完,來個超級無敵棒的課程導(dǎo)圖,導(dǎo)圖編者Lyan
【課堂Q&A】
Q:很多時候,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很想表達我的觀點,我很想說,但我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就是跟他較真?算了,不想說了。
A:不說……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呢。 這個后果是不是你想要承擔(dān)的呢,如果不是,那你希望的后果是什么樣子呢。 ——這樣其實你就會找到你的目的了。
Q:不知道怎么以對方想聽的話來表達觀點,感覺沒有頭緒
A:比如你是一個女生對方是一個男生,你直接說的話,可能會說,你來幫我搬一下這箱子?xùn)|西。(重點詞在幫我) 但從對方的角度,你可以說,能不能請你幫個忙呢?(重點詞在請你)
呼呼,你以為課程結(jié)束了嗎?課后練習(xí)才是最最費腦的呢!
不信?敢不敢自己試一試!
【做題感受】
碰到問題先寫下來,分別分析對象、目標、觀點,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自問:
對象的喜好和特征是不是清楚(即,對象到底喜歡聽什么,以及能聽懂什么);
目標是不是明確;
觀點是指主要想表達的內(nèi)容是否有效地、準確地傳達到了對方那里,從而判斷目標是否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