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7年2月22日,農歷丁酉火年正月小廿六日,這一天對于我來說注定會是難忘的一天,因為這一天里所發生的事情足以改變我以后的人生走向。
前一天,也就是2月21日,我在簡書的連載板塊中投稿了一篇小說《猜魚》,這是我在去年年初寫著玩的,當時想寫一部長篇來著,想寫出一部白天使與黑天使之間的爭斗史,可是限于我自身的閱歷見識,最后還是告誡自己不要干“蚍蜉撼大樹”的事情,寫了個開頭就匆匆結束了。寫就后發到了微信朋友圈里,微信朋友圈可以方便迅捷地發表信息,也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除了點贊,你看不到任何閱讀的痕跡。因為小說里涉及到的一些理念有些晦澀,我覺著沒幾個人會看,后來的結果一如我所料,除了我的幾個至朋好友,果然沒人給我點贊。
2017年伊始,我的生活陡然發生了變化,因為被指派負責縣作協的微信公眾號,在制作過程中認識了很多的朋友,接觸到很多新奇的思維和理念,讓我大開眼界,重新思考寫作該往什么方向去。有個微友就在微信里向我指出:其實,你哪怕在貼吧寫了句話,有人點了贊都是開心的。寫作,不渴求贊譽,就畸形了。這句話如葵花點穴手般點中了我的要害,我一直以為我生活在小小的長白縣,又沒出過什么遠門,所謂的寫作從來都是自娛自樂。他的這句話給了我一雙看得更遠的眼睛,我忽然覺著我能夠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我可以把自己寫作的東西往外推廣,而不是一味地在等待。
恰在這時,一直都在關注我的王哥向我推薦了簡書,說可以在那上面寫作,很可能會完成我的夢想。于是,在他的指導下我加入簡書后,看著眼花繚亂的界面我有些懵懂,不知所措,大膽地寫了一篇約有六百字的我也說不清楚是什么文體的小文投了出去,然后被拒稿。投過稿的朋友都明白,其實拒稿也是一種成功,很多時候我們發出的稿件都如石沉大海,連點微瀾都沒有的,而拒稿最少可以表明稿件有人看了,說明你的寫作方向是有問題的。這時簡叔給我發來簡信,看過后我終于明白:哦,原來是怎么回事啊!經過一段時間的揣摩,我把精心寫就的回憶性散文《朱曉青》投了出去,這次終于得到認可,在散文欄目中出現。當然,這種成功僅僅只是曇花一現,只是在“最新發布”欄里出現幾分鐘之后便被擠了出去,但我已經很滿足了。
后來又投了幾篇,多數也被發表,我忽然感覺到信心爆棚,發簡信問簡叔一萬多字的小說怎么發?簡叔回信:發連載啊。于是,我就向“連載”欄投了這篇《猜魚》。順利發了第一篇后,我又投了第二篇,根據我的經驗,大約一小時之后就會通知我,可是過了兩個小時沒有訊息,過了五個小時依然沒有訊息,到了第二天早上,依然沒有訊息。我很是著急,這時候接到一條簡信,說可以加編輯“一鳴”,然后入群,趕緊加了。上午十點,一鳴加了我微信,拖我入群,我趕緊問他我的連載到底能發不?他說看看,不一會兒回信說發了。我進去一看,不僅發了,一鳴編輯還給點了“喜歡”,給了“贊賞”,雖然只有區區的兩元錢,我已感動得簡直無以復加。因為經過去年一年的努力之后,我終于在一份省級報紙上發表了兩篇豆腐塊,可報社編輯打電話告訴我:我們可是沒有稿費的!我聽了這個消息之后雖然稍稍有點失落,但依然十分感激,因為這算是一種認可,再則說了那兩塊小豆腐塊充其量能值二十塊錢罷了,現在的文字可不像郁達夫寫的《春風沉醉的晚上》那樣可以換取半個月的生活費。我很容易滿足的,精神勝利法適用于所有我這樣的人。興奮之余我曬了朋友圈,沒過多久,就又收到幾份贊賞,我知道這都是相熟的朋友給我的鼓勵。感謝之余,我告訴他們以后不要贊賞了,點個喜歡就可以了。
通過今天的事,我覺著那位朋友說得很對,不求關注的寫作者注定會默默無聞,那么你的才華沒人看見,便湮沒了。在簡書這個平臺上,只要我努力,我相信自己會得到那份成功的。加油!我自己。
我在1990年頂編代課至今,已經在教育的工作崗位上奮斗了27個年頭。我在鄉下教學點當了22年班主任,一直默默無聞地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后來就積勞成疾干不動了,只好去了縣城一所小學擔任門衛工作。在門衛工作上我自認干得還好,認識了很多家長朋友,我一直以為我會在這個崗位上終老。在去年年末,發生了一件讓我們這些人很糾結的事情,局里發統一文件征求我們這些人的意見,是否還愿意在這個崗位上干?讓我們自己選擇,這里面當然涉及到一些不可與人言說的事情。我的選擇是回原單位,對于我來說這是個艱難的決定,因為這個決定違反了我“與世無爭,順其自然”的處世原則,但既然做出選擇,我就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
可是整個2016年過去了,卻遲遲沒有通知。度過了讓人惴惴不安的寒假,教師返校上班了,還是沒有通知。今天是開學第三天,我上完上午班下午在家休息,今天是我們兩口子的生日,我和女兒在家里等待晚上的聚會。三點多,學校來電話通知明天回原單位報到,女兒說:爸爸,你在家里等了一個假期,這也算是一份生日禮物吧。是啊,等待是最折磨人的,我把時間耗費在等待上,便無心去做其他的事情,眼看時間就這么白白浪費,我真的心疼。等到這個消息,也算是舒了一口氣。
我領著女兒去了學校,找到校長,校長說:“你們決定回去我很理解,可我真的舍不得你們。”校長是位女同志,有一份慈祥的母愛的光輝。我無言以對,留下是道義的選擇,而回原單位則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我忽然理解了“忠孝不能兩全”這句話,雖然用在這里非常不貼切。
今天是我和老婆的生日,我們是經人介紹認識的,但沒想到竟然有如此的巧合,我倆雖名同姓不同,生日卻是相同的,天底下這樣的巧合應該少之又少。好友晶從山東回來住了一個月,等這天可以說是望眼欲穿了,老早就打招呼要給我們過生日。
我們定的飯店是長白新近很火的“小木屋”,點菜的時候服務員問我們有沒有特殊的要求,我說我們是來過生日的,服務員說那送你們一碗生日面,我說一碗不夠,得兩碗,服務員說難道有兩個人過生日,我說是啊,今天是我跟我老婆倆人的生日。服務員聽了很是稀奇,出去宣揚去了,然后就聽到服務員對兩口子一天生日的嘰嘰喳喳。
不一會兒,晶和妻子腳前腳后的來了,因為不想被打擾,這一天的生日宴只有我們四個人。服務員問我們喝什么酒?晶說喝高麗米酒吧,酸酸甜甜的,好喝。服務員笑瞇瞇地給拿來了米酒,這時朋友給訂的蛋糕也送到了,我們唱起了生日歌,切了蛋糕,喝起了米酒,真的很酸甜,好喝!
晶是我的高中同學,人長得俊,唱歌也好聽,選擇了一位軍人結婚。結婚后隨軍住在大連,丈夫轉業后去了山東定居,畢業后將近30年的時間里我們很少能見到面。她這次回來是看護老媽的,老媽年齡大了,自己忙著自己的小家庭,很少有時間陪她,這次特意回來陪媽媽一個月盡盡孝心。過年的時候我去她家吃過一頓飯,老太太年紀雖大身體還好,思維也很敏捷,很開通,告誡我們要好好保重身體,互相之間要謙讓,別吵架。我忍住心里的樂跟老太太說:“老媽啊,我們也是奔五十的人了,孩子都大了,也不經常見面,不會吵架的。”老太太瞪我一眼說:“在我眼里,你們永遠都是小孩子!”
是啊,我們永遠都是小孩子。但小孩子也有長大的時候,我們也要老的。
吃完飯后,我們逛了逛大長白的夜景,覺著眼前的景物真是美麗。
明天,將是新的一天;今天,注定會是記憶里難以忘懷的一天。
??Z?n?e?(????c??un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