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溝通的藝術》 Day4 2017-3-30
撩妹,當今網絡流行詞,我們本地叫泡妞!一個長久不衰的話題。意指男性通過向女性示好以求獲取女方芳心的過程。這是今天這幾章的一個重要話題,想必很多人都希望能學習一二。身邊不乏撩妹高手,很早一個朋友,長相普通,但一周便把路遇陌生美女追到手,最后結婚成家!朋友間廣為夸贊。大家一下對他這曾經被同學廣為詬病的“三寸不爛“之舌一下刮目相看!怎么我沒有這么一條舌頭呢?足顯溝通在促進關系這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看看作者都怎么教大家”撩妹“的!
溝通的主要目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建立“關系”。就是一種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
人們因為各種不同的理由建立人際關系,有些是彼此吸引,這來自于生理外貌、兩人的相似性、人格特質上的互補、相互間的吸引力、能力以及自我信息的袒露、接近和報酬等。想要和她建立關系,應該如何去努力呢?作者說了:
首先,你得注重自己的外表,不能太邋遢,畢竟人都是視覺動物。
其次,要了解女孩子的興趣愛好是否和自己有交集。比如看書、音樂等等,有時候你會借此發展出一些自己原來沒有的愛好。
另外,還要敢于去表達自己的喜愛,人總是會很開心有人喜歡自己的,這叫相互間的吸引力。
還可以做一些高價值展示,展示你的才藝、思想、人脈甚至財產,這些都能讓對方看到你的能力。
在時間管理課程中,葉武斌老師也指出,要想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就看你能給別人帶來什么?人們總喜歡圍繞在有價值的人周圍,潛意識里希望他們可以將這些價值分享給我們一些。
袒露在建立關系中也很重要,多說一些關于自己的信息,給對方以安全感。不要一上來就跟查戶口。還有,接近原則,通過你已經了解到的信息,多制造一些和女孩子見面的機會,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總是很容易和常常見面的人建立更深入的關系。最后,你還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收益。所有追求親密感的關系都是有成本的,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金錢。可以對照收益和成本來衡量一下某段關系是不是值得去建立。比方說這個女孩子特別的高冷,那么你是不是還有那么愛她?男孩子、女孩子注意啦!別在男女溝通過程中擺出一副高傲的樣子,別在那里夸夸其談,真誠,多介紹自己,多創造機會,多找共同的興趣、愛好,或者主動順應去學習一些愛好,想想和相愛的人共同開展興趣之事,那感情來得,閃閃的!
同時,作者還講到了關系的演變、關系的修復、自我裸露在關系中的作用等進行介紹。
《溝通的藝術》 Day4
№18 我們為什么要建立關系
今日導讀
昨天,我們學習了在平時該如何“說”和“聽”,以達到有效的溝通。實際上,溝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建立關系。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建立關系?“溝通”對一段關系來說,又有什么幫助呢?我們又該如何以溝通來建立、維護和促進一段關系呢?相信讀完今天的內容,你會有所收獲。
“關系”是中國人特別熟知的一個概念。在一次外交場合上,中國的領導人提到這個概念,現場的翻譯直接將這個概念翻譯成了“關系”的漢語拼音“guanxi”,從而創造出了一個新的英文詞匯。這一做法受到了廣泛好評,由此可見“關系”在中國人心中是多么復雜而又獨特的一個普遍概念。字典里為“關系”下的定義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這一章,作者主要提供了一些觀點和解釋,讓我們了解如何運作溝通模式,去建立、經營和結束一段關系。
人們因為各種不同的理由建立人際關系,有些理由和彼此的吸引力有關。人際吸引力可能來自于生理外貌、兩人的相似性、人格特質上的互補、相互間的吸引力、能力以及自我信息的袒露、接近和報酬等。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小伙子,很喜歡一個姑娘,想要和她建立關系,應該如何去努力呢?
首先,你得注重自己的外表,不能太邋遢,畢竟人都是視覺動物。其次,要了解女孩子的興趣愛好是否和自己有交集。這就叫相似性。比如都喜歡看書,都喜歡看展覽等等,有時候你會借此發展出一些自己原來沒有的愛好。如果你能提供一些她沒有的想法和經驗,來達到和她的互補,那就再好不過了。另外,還要敢于去表達自己的喜愛,因為通常我們會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人家姑娘也是一樣的,只要不是不可抗拒因素,人家總是會很開心有人喜歡自己的,這叫相互間的吸引力。你還可以做一些高價值展示,展示你的才藝、思想、人脈甚至財產,這些都能讓對方看到你的能力。
我們總喜歡圍繞在有價值的人周圍,潛意識里希望他們可以將這些價值分享給我們一些。其次,袒露,多說一些關于自己的信息,給對方以安全感,但不要一上來就跟查戶口似的先去問人家女孩子的各種信息。還有,接近原則,通過你已經了解到的信息,多制造一些和女孩子見面的機會,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們總是很容易和常常見面的人建立更深入的關系。最后,你還需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收益。所有追求親密感的關系都是有成本的,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金錢。可以對照收益和成本來衡量一下某段關系是不是值得去建立。比方說這個女孩子特別的高冷,那么你是不是還有那么愛她?
№19 人際關系的演變模式
追到手了還不算完啊,關系還需要發展和維持,正所謂“打江山容易,保江山難”。關于親密關系的發展和維持,作者介紹了學術界的兩種不同模式。“階段發展模式”認為,人們在聚合期和離散期中的各個階段會出現不同的溝通特質。這些階段包括:初始階段、試驗階段、強化階段、整合階段、結合階段、分化階段、各自階段、停滯階段、逃避階段、結束階段。簡直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無論是戀愛婚姻、家長與子女,還是合作伙伴、外交政治之類的關系,大多都要經歷這些階段。而在每一個階段內應該做些什么,如何避免后期不好的階段出現,則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另一個模型,“辯證張力模式”認為,在每個階段中,人們都必須處理許多彼此不同又不相容的需求,溝通者想要追求重要但又存在內在矛盾的目標,為了達到這些目標而產生了辯證的張力。比如三種最有力的辯證張力:聯系和自主、公開和隱私、循例和新奇。光從名字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這些矛盾的目標是我們在實際溝通中都遇見過的。比如我們既想要愛人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又想要保持一些自己的空間和獨立性。為了經營這些張力,作者提出了一些方法,比如分割、平衡、整合、再界定、再證實。我們既可以設定一些“可以預期的新奇”,比如每周一起做一件不一樣的事,來維持新鮮感,也可以直面新奇會慢慢褪去的問題,去強化親情而不是刺激。
№20 修復損壞的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兩種模式都要面對一些關系的特性,比如都會經常變動、都受文化影響、都必須去維系等。當關系因為越界行為而損壞,修復策略和原諒,對于雙方都是重要的技巧。即使是最堅固的關系遲早都會受到考驗,當兩人中一方外顯或內隱地違反關系默契時,越界行為就發生了。這些行為可能是輕微的,也可能是嚴重的;可能是社會性的,也可能是相互性的;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無心的;可能是偶然發生的,也可能是持續增長的。
總之,一旦發生了越界行為,就要去修復關系,這時候,道歉就成為了一門藝術。首先,修復關系的第一步是去討論違規行為。不要指望你惹女朋友生氣了以后買一束花她就原諒你。她可能會開心一下,但心里還是記著你惹她的事情呢。討論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越界者的信息必須包括三個要素:明確地承認自己的越界行為是不當的、很誠懇地道歉、某種形式的補償。所以男士們現在可以反思一下,“好了好了,算我錯了還不行嗎”這種話術是不是一條基本要素都沒有占到?這就難怪它沒有用了。相反的,“我剛才的做法就像一個自私的笨蛋。對不起,讓你這么不開心,我真的覺得很難過。不管發生什么,我保證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這樣的方式化解怨氣的能量要充足得多。最后,明確一點,不是所有越界行為都可以用道歉來彌補,也不是所有道歉都能理所當然地換來原諒。所以不要再說“我都道歉了,你還想怎么樣?”這種話了。
關于道歉,可以參考一下迪士尼電影《瘋狂動物城》中兔子回去找狐貍道歉時的方法,簡直是教科書。
№21 關系中的親密
親密感是人際關系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表達親密感也是溝通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人際關系的親密感有四個維度:生理的、理性的、情緒的和活動的分享。有些親密關系四個維度都有呈現,有些則只呈現其中的一兩種。性別和文化兩個大影響源還是一如既往地會影響親密的表達。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親密感可以同時出現在電子媒介溝通與面對面互動中。特別是如今談戀愛,一半以上都是在微信里談,電子媒介溝通的親密感特別重要。這里就不得不了解一些套路了,特別是在親密的情侶之間。你必須經常表達一些自己的感受,比如說“我想你了”。有些時候對方會情趣化地“刁難”你一下,這些都可能是“雷區”,比如“不要總把我掛在嘴上,把我放在心里!”但是誰會真的反感你每天說想她呢?這時候你要是回復一個“嗯!”說不定就遇到一個“哦”了。正確的回復是“心里已經塞滿了,嘴上就會溢出來一些”。類似這樣的技巧,當然是需要經驗積累的,但是也需要真心對待一份關系并且愿意為此花費心思和發揮創造力,才能去維系這種親密感。當然,作者也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關系都與親密有關,溝通者有必要對什么時候、在哪里、跟誰會產生親密關系做出決定。
№22 自我袒露
達成親密度的最重要的方式是互相之間的自我袒露。自我袒露是鄭重其事地透露與自己有關的信息的過程,這些信息是有意義的,而且不是經常為人所知的。有個開玩笑的段子,形容真正的好兄弟是要“一起嫖過娼,一起分過贓”的,雖然粗俗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而自我袒露的方式和程度是人際關系中一個重要的議題:誠實袒露有關自己的信息是有意引導他人自我袒露的溝通方式,包含一般不能通過資源所取得的信息。書中作者介紹了一種“社會穿透模式”形容自我袒露的兩個向度:自愿開放信息的廣度和深度。而袒露的方式無外乎還是三步走:事實、意見和感覺。袒露個人意見通常比袒露事實更深一些,袒露感覺又比透露個人意見更深一些,而諸如“見到你很高興”或者是“多喝熱水”之類的陳腔濫調根本不能算是袒露。
有一種檢視自我袒露在人際關系中扮演的角色的方法,叫“喬哈里視窗模式”。其實就是“自己知道的”、“自己不知道的”和“他人知道的”、“他人不知道的”所組成的四象限。視窗顯示了兩個溝通者不同程度的袒露會影響在關系中親密感的程度。你和他人都知道的稱為“開放區”,別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是“盲視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是“隱藏區”,自己和別人都不知道的是“未知區”。我們所討論的重點和要袒露的內容就在于隱藏區里。自我袒露有好處也有風險。好處包括:宣泄、互惠、自我澄清、自我確認、認同管理、關系的發展和維持、社會影響。自我袒露的風險則包括被拒絕、造成負面印象、降低關系滿意感、喪失影響力以及傷害對方等等。
那么,我們什么時候應該袒露,又要袒露多少內容才合適呢?要知道溝通也很忌諱“交淺言深”的。自我袒露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問一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吧:
1.你在道德上有義務袒露嗎?
2.這個人對你而言重要嗎?
3.袒露的內容會傷害到第三人嗎?
4.袒露的方式方法是對方樂于接受的嗎?
5.袒露的時間合理嗎?
6.袒露的風險合理嗎?
7.袒露對于現狀有重大意義嗎?
8.有建設性的影響嗎?
9.袒露得夠清楚嗎?
10.你的自我袒露是互惠的嗎?
如果這些問題絕大部分都是肯定的回答,那么你可以嘗試袒露了,如果不是,要知道自我袒露不是唯一途徑,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四個替代袒露個人感覺和意見的方法是沉默、說謊、模棱兩可和暗示。沒有惡意的“白色謊言”有許多功能:為發送信息者和接受信息者保留面子,避免緊張和困境,掌握社會互動,經營關系和得到權力。
思考與討論:
今天,我們學習了“溝通與關系的演變”、“人際溝通中的親密關系”兩章。中國是一個到處很講關系的國家,如果可以選的話,在規則和關系之間,你更傾向于選擇哪個?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