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聽饒婧姐的《反轉債務》微課,提到了抱怨轉移。我想到了自己,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很生氣老公總不給我媽生活費。媽媽幫我帶孩子,從出生到現在,一直幫忙帶。聽了課我才知道,我是基于自己對父母的愧疚,巴不得給父母生活費來填補對他們的愧疚,可是自己生孩子沒收入,工作的時候收入也不多,給父母也不多,所以總想著老公也可以給點。所以對老公一直抱怨這個問題。現在好多了,其實老公對父母一直很感恩。媽媽中午一個人吃飯,總是讓我叫她過來吃就好,一個人就不用去煮飯那么麻煩。給媽買了銀手鐲,晚上回娘家吃都是我們買菜等等……越來越能感受到每一個細節老公對父母的關心,謝謝,感恩!也感恩饒婧姐的分享
0518
講到怨恨。怨恨轉移,哈哈,等我去回聽,我記得大概就是這意思。結婚后生孩子,婆婆身體我覺得不行,她不會帶,就請我媽幫著帶,斷奶后我就去工作。然后我一直怨先生每個月不給我媽的錢。我認為我媽幫他帶孩子沒辦法上班,而我又賺的少,他應該給我媽錢,那時候他不給,我感覺到他覺得我媽是義務的。其實,是我自己對父母的愧疚。
早婚,父母生我養我十多年,還沒收到我的回報,我卻急著嫁人;生孩子還要媽媽幫著帶,簡直就是個拖累,是個包袱,我巴不得給父母一切好的,給他們錢。我自己給得不多,所以一直覺得先生也應該給。其實多少才是“多”?這只是我對父母的愧疚。所以我一直怨先生。其實剛結婚那幾年,經濟確實是不怎樣,對不起,先生,請原諒我的無知,謝謝你的包容,你為這個家的辛苦付出,我愛你!
作業的第一項:關于金錢,自己這一生從出生到現在,有什么事情讓自己感覺到愧疚,自責,甚至是罪惡感?
我的答案就是早戀早婚帶來對父母的愧疚,自責,罪惡感。早戀把自己與父母的聲譽,面子都搭進去了,這是最自責,最有罪惡感的。人言可畏,當時我恨不得地下有縫可以躲進去,或者離開這個地方,甚至覺得無顏面活了。
還有一個愧疚就是女兒沒有上學前班,沒有任何基礎上了一年級,我卻沒看到,不容許她的沒有基礎,在寫作業方面一直逼她,鬧得她哭,我也是很緊張的把自己逼得緊緊的那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