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近火熱的年輕的漫畫家Snezhana Soosh的一組圖,溫柔地詮釋了父親和女兒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他經常會很忙,
但只要女兒需要,
他總能找到時間參加女兒的party
他珍惜每一個和女兒一起玩的機會,
無論這些游戲在他看來有多幼稚
他允許女兒耍賴,
一次又一次,
所以和女兒玩的時候爸爸通常都沒贏過
他們偶爾會化身成為福爾摩斯偵探,
螞蟻、蜜蜂甚至蜘蛛,
都是他們觀察的對象
他教女兒用手在墻壁上變出各種動物和形狀,
他小時候玩過得游戲,
都想和女兒分享
為什么說父愛如山,為什么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因為在這輩子,他們之間暖暖的都是愛,是滿滿的親子的愛!
下面這張圖則顯示是,我們當前社會家庭主要負責教育孩子的調查數據:
單母親個人就占比51.98%;
父親占比僅僅就10,57%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父親在親子教育里的缺位,富裕階層尤其明顯,最高級的別墅都給了保姆、狗、孩子、司機和園丁住,爸爸做了”空中飛人”
即便普通家庭里,爸爸們同樣樂于充當不聞不問的隱形角色,將照管孩子理所當然地看作“女人的事”。
父親缺席成為現在親子教育中的一大普遍現象,而這種“隱形爸爸”正在為孩子的成長埋下“性格炸彈”!
一個健康完整的家庭,一定是由爸爸和媽媽共同陪伴孩子成長的。
孩子最需要從爸爸這里得到什么?
不是錢! 不是錢! 不是錢!
而是時間, 是實實在在的陪伴!
“
對孩子來說,媽媽的細膩、溫柔和關懷當然是必不可少,可是爸爸的獨立、勇敢和擔當也是無可替代的。
此外,爸爸更具備成為榜樣的條件,對男孩而言,可以成為努力的目標;對女孩而言,可成為衡量異性的標桿。有了榜樣,孩子才不容易迷茫。
”
只有父親能為兒子做到的
●一個男孩也可以和自己的朋友玩“傳球游戲”,但其中的意義和與自己的“爸爸”(Dad)一起玩時完全沒法比。
●只有父親才知道他的兒子什么時候需要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男人身份,也只有父親才懂得如何給予孩子這樣的身份并言傳身教。
●堅定有力地握手、溫暖寬厚地擁抱、滿意贊許地點頭——這些只有由父親來做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當然,母親也可以這樣做,但男孩更有可能在這些行為來自父親時才給予回應。
只有父親能為女兒做到的
●當然,只有父親才能在女兒的婚禮上帶著女兒跳一曲“父女之舞”。
●只有父親才能給予女兒最大的安全感,讓她不擔心自己會受到傷害。
●只有當父親以自己為驕傲時,才能讓一個女兒感覺到自己的與眾不同——這和讓母親以自己為傲時的感受截然不同。
●只有父親才能最好地向女兒展示她應該被一個男性以怎樣的方式對待。
●會有其他的男人向女兒獻上自己的愛,但是這種愛和來自父親的愛是永遠不可能一樣的。
現在的爸爸們。。。。。。
現在的爸爸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作用,而在育兒上甘愿當一個旁觀者。
現在爸爸們已經變成了賺錢的機器。
現在的爸爸們回到家,不是充當懲罰小孩的警察,就是只看手機不管孩子的木偶。
。。。。。。
總之,爸爸在孩子養育過程中的缺位是由來已久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爸爸的缺位呢?
第一,受傳統觀念影響
爸爸的責任就是賺錢養家,帶孩子是女人的事情
家庭角色定位就給了爸爸逃離的借口,好像爸爸不管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從意識層面上,爸爸就認為自己不需要干這些事情,不應該做媽媽的工作。
第二,男人愛面子
帶孩子會讓自己在兄弟面前抬不起頭
如果因為要帶孩子而拒絕兄弟聚會的邀請,得找合適的理由向朋友解釋,不然會被說,你怎么跟個女人一樣,那么怕老婆嗎?要老婆干嘛!
第三,爸爸們被訓練成男人,而非父親
男人從小被要求勇敢、不怕困難、不懼失敗
即使受傷害也不能表露在外,因為這會被人認為軟弱。因此男人在和孩子游戲或情感交流時,顯得有心無力,沒有價值感。
第四,媽媽把工作全部干完了,爸爸沒有可發揮的空間
有時,爸爸們的確想做點什么
但因為做的機會不多,沒有經驗,常常會手忙腳亂
即使做了,也會被媽媽數落一番。
以至于爸爸沒有意愿想再次嘗試,挫敗感太強了。
與其這樣,不如找朋友打一場籃球更有趣。
既然爸爸們的作用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是媽媽們無法代替的
那爸爸們可以怎樣去做呢?
第一、多和孩子身體接觸,撫摸孩子、抱孩子、逗孩子玩等
第二、事先把爸爸該做的事和媽媽該做的事分好
開始時可以做些簡單的,哪怕只是陪在旁邊,慢慢熟悉以后再加大力度。
可以按時間段分工,比如周一、三、五由爸爸做,周二、四、六由媽媽做;
或也可以按事務分工,比如飲食由爸爸負責,哄睡覺和洗衣服由媽媽負責。
第三、必須有爸爸的一席之地
爸爸要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系,必須以深深的愛和依賴作為基礎。
所以要有爸爸和孩子共處的時間。
如果媽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么爸爸就沒機會接近孩子了。
爸爸不管再怎么忙,每天都應該為孩子做幾件事。
比如,給孩子換尿布、洗澡、喂奶等,事情雖小,但也很重要。
第四、即使開始時做得不好,也要堅持下來
不管怎樣,實事求是地講,爸爸在育兒或家務事兒上,比媽媽笨是自然的。
可是,如果以此為借口就把事情推給媽媽,那可不好。
干得好也罷,干得不好也罷,只要爸爸下決心干,就一定會干得越來越好。
第五、孩子一周至少有一次只和爸爸睡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累的一件事就要數夜間喂奶了。
尤其是孩子狀態不太好的日子,或是睡眠不太好的孩子,就更不好哄了。
所以讓孩子一周至少有一次只和爸爸睡,就顯得非常重要。
爸爸也要偶爾經歷一下這樣的事,才能真正體會到育兒的辛苦,對孩子的愛也會更深。
爸的陪伴和撫養對孩子的智力發展以及今后在社會上的行為表現都有著舉足輕重的。
若能由父親多陪伴游玩,不僅有助腦力發展,甚至可以解決青春期的親子沖突。
所以,爸爸們即使再忙再累,也應當每天至少抽出十五分鐘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與孩子交流。
無論是跟孩子一起做做游戲、做做運動,還是聊聊天、沒理由開懷大笑一番。
只要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能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這里再為大家介紹家庭教育中的兩種陪伴方式:分為閑暇時間的陪伴和過程性的陪伴:
閑暇時間與工作、學習時間相對,一個家庭利用閑暇時間的方式,能夠很好地體現出這個家庭的日常氛圍。
如文娛、體育、鑒賞、養殖和旅游等,這些方式可以培養孩子的多種興趣,發展他的多種特長。
平時的零碎時間就是所謂的過程性的陪伴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
如每天早晨輕哼自己喜歡的歌,給孩子傳遞輕松愉快的心情;
用親吻或輕拍的方式喚醒孩子并說句“我愛你”;
晚上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做球類、跑步等運動,并鼓勵他堅持;睡前擁抱或親吻孩子等。
◆? ◆? ◆? ◆? ◆
親愛的寶媽們,如有更多育兒問題都可以來留言告訴周部長哦!周部長會在第一時間給予您回復哦!
親媽部落福利活動火爆進行中……
這是一個“沒有你我們不能活”的自由平臺,我們非常特別十分的需要你的鬼馬點子,腦洞大開給活動添姿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