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簡言之就是內心過于敏感的人。易碎的心,大概是對玻璃心最形象的含義吧。
大致表現為,太在意周圍人的看法,內心經受不了打擊,小挫折也會被放大,默默地自我否定,做事小心翼翼,缺乏自信心,缺乏一股百毒不侵的霸氣,缺乏抵抗挫折的堅韌,有時別人有意或者無意的一句話一個舉止自己都要糾結在意半天,“我是不是又做錯了” “他是不是很討厭我” “這工作我又沒做好”……
有著一顆玻璃心的人,一定活得很累吧。擔心著該擔心的、還擔心著不該擔心的。自己靜下心來想一想,那些事、那些人真的那么重要嗎?它們真的可以左右我們的人生嗎?其實,你把它們當回事,它們就是一回事;不把它們當回事,就是浮云而已,天也不會塌下來。
有著一顆玻璃心的人,大概由于沒有經歷過多少社會黑暗,沒有經歷過多少人心險惡,沒有被這個社會荼毒,尚有一顆單純善良的心。當經歷過一系列人生低谷,學業受阻,事業迷茫,親人不理解,愛的人離棄,周圍朋友沒有幫的上忙的時候,玻璃心,大概要碎一地了吧?然而,當挺過這樣的日子,整個人的心態也就變了,回想起那些困難也就一笑而過了。
古人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心亦如此,經歷磨礪才會變得堅強。不過,也有其它途徑,多思考,多反思,自我心理暗示,該在意的在意,該重視的重視,該無視的無視,該改變的改變。其實就是變得成熟的過程。
在平日里旁眼觀望著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色,小到言談舉止,大到做事風格,都代表著一個人的人格、品行、性格、本性。其中有玻璃心的,有內心強大的,有友善的,有冷漠的,有喜歡的,也有不喜歡的,不過也都不大在意,畢竟人各有所好,我們不能強求周圍每個人都是我們期望的樣子。
從大學畢業開始,沒了家庭的依賴,沒了學校的庇護,開始學著慢慢改變,但仍未完全擺脫。我學會了忘記,刻意忘記不開心的事,刻意忘記不想記起的人,可是,有時候想記起一些開心的事,發現也被忘記了,呵。
我自知我從小也是很典型的玻璃心,多愁善感,從不覺得是缺點,但也不覺得是優點。從小就是家長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從沒受過批評,更沒受過責罵,以至于養成了善待別人,也被友善對待的習慣。然而,社會不再是友善的學校,遇到了以前從未遇到過的不友善的人,遇到了學校從沒有過的江湖險惡,不再只拼分數而是拼所有的能力和東西。我盡力去減少摩擦,依舊友善待人。畢竟社會冷酷,我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去兼顧所有人和事。喜歡我的,我抱以真心,不喜歡我的,那就順其自然吧,畢竟人生苦短,沒有那么多時間浪費在無用功上。
有句話說:“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沒有安全感的人會習慣性地擔憂很多,然而這并沒有什么用。每個獨自在外闖蕩的人,首先要做到的是獨立堅強,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時隔一年半,久違的親切感。好久沒有靜下來想想寫寫了。簡書,簡簡單單,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