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又讀了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歲,然后再加上悲觀主義四個字,忽然發現青春就是這樣的叛逆和無所適從,一直被學習推著向前進,很少去享受讀書之外的生活,之后回憶的時候才知道那些叛逆談情說愛的人的青春往往是最生動鮮活的。
就好像自己一直是寂寞的一樣,身邊的朋友很多,周圍堆積的物品很多,卻會莫名的失落,這可能是心情大起大落的緣故吧,也可能是矯情吧。不過,向來受斗轉星移的自然變化的心情卻難以磨滅。
童年的日子。腦海里永遠是下午四五點鐘的太陽光,光線綿長又溫和,就好像一直跟它深情對望,在長久的時光里,什么也沒有感受到,大腦是放空的狀態,還陪伴的人都不在身邊。
讀書的日子。會從高高堆砌的書堆里面抬一下頭,然后頭頂的時鐘就一個勁的響個不停,窗外的陽光再好也都不敢邁出教室一步,鈴聲永遠不會響起似的,那時候,從各種作業各種考卷里放逐的感覺也是寂寞的,因為毫無歡樂可言。
現在。也會覺得寂寞,在每一個自己停滯不前的日子,會害怕自己就這么放棄前進,然后在最美好的年紀里,會告訴自己,所以落寞的心情都在于沒有把自己陪伴好。以前是渴望父母的陪伴,后來換成朋友,戀人。如今成為自己。到了最后,都是一個人的生活。
而愛情,卻是個百折不撓的話題。讓我覺得無論怎么矯情怎么說都是對的。所以就閉口不提了。
文章最后說-有好運
我覺得自己應該是明白了作者要表達的東西,也真的覺得好運這種東西真是可遇不可求。所以希望大家都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