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人說,我們可以用一年的時間學會說話,但是我們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有的人可以因為兩毛錢在菜市場跟人破口大罵,有的人即使被人誤解也會滿面春風,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叫做格局。
? ? ? ? 決定格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視野。當你站在二樓時看到的都是垃圾,當你在二十樓時映入眼簾的就是風景,不同的樓層就會有不同的視野和心態。人也一樣,當你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達到更高的境界,就會有不一樣的視野和胸懷。記得出差的時候跟同事聊天,咱們馮總懂得東西真多,解決問題恰到好處。是啊,馮總是咱們公司老板,他站在老板的位置考慮問題跟咱們不一樣,他接觸的人大部分也是老板級別,接觸的人跟我們都是有差距的,所以說你遇到的人走過的路經歷的一切是你一生的財富。同事調侃到跟馮總聊天勝讀十年書。
? ?
? 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做判斷,如果和井底之蛙說,天不是井口那么大,他肯定會說你是個騙子,因為他看到的天空就是井口那么大,他的視野決定了他的格局。記得坐月子的時候,孩子爸爸說,給她做點雞湯喝補一補,媽媽說,我們這邊祖祖輩輩都是喝紅糖小米粥,這個最有營養(親身體驗還是南方的食譜有營養)。我沒有做聲,因為我出差去過很多地方能真真切切體會不同地方的飲食習慣和風俗,媽媽一輩子沒出過遠門,不了解外面的風土人情,她不了解不認同不愿意改變。跟母親生活的這段時間我們經常有沖突,可能就是因為格局不一樣,考慮事情的方式不一樣,知道這些,我就釋然了,媽媽說了再過激的話,我都不做聲,我從心里理解她,她這一輩子不容易,含辛茹苦撫養我,讓我走到外面看世界。
? ? ? ? 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但是我們可以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格局,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你遇過的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這些就構成了你的格局。
? ? ? ?
? ? ? ? 讀過的書能變化氣質,沉淀靈魂。
? ? ? ? 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于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鍛煉與不鍛煉的人,隔一天沒區別,隔一個月,差別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上就有了巨大差別。讀書也一樣,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就會有天壤之別。
? ? ? ? 有人問,一個人讀過很多書,但是后來大部分都忘記了,這樣的閱讀究竟有沒有意義?其實當我們還是個孩子得時候,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長成了我們的骨頭和血肉。一個人認真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了他的靈魂,沉淀成智慧和情感,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有人說,就算你讀了那么多書,懂了那么多大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其實讀書 并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現實的利益和好處,讀書這個行為僅僅意味著:我們沒有完全認同這個世界和現實,我們還有精神生活,還有夢想,還有追求,還在奮斗;我們還不滿足,還在尋找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另一種生活方式。讀書是為了避免被瑣屑生活打磨的麻木不仁,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 ? ? ? ?
? ? ? ?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個人所走的范疇就是他的世界!每個人所走的路都不同,也不必羨慕別人的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有我的獨木橋。也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行路也是一種閱讀,一個讀的是有字書,一個讀的是無字書。讀書是在字里行間行走,古今中外在腦海里翻騰,行路是在閱讀天地萬物,一草一木都被我們辯識。
? ? ? ? ? 在旅途中我們會經歷很多,所謂見多識廣,了解別人和自己我們的胸懷會變得更寬廣,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從而擴大我們的人生格局。
? ? ? ? 人間沒走永恒的風景,也沒有永遠的人,也不必悲觀,畢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還有未來和希望。生命的禪意不在一經一卷種,而再一呼一念里;心態的超脫不在一字一句里,而再一言一行里。走過了,經歷過了,就是人生的路。愿①路風清,且行且珍惜!
? ? ? ?
? ? ? ? 愛上每天寫作,它讓我學會思考,養成每天思考的習慣。喜歡我的文章就請給我點個贊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