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堅定地認為,一個人一定要多看書,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古人雖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我覺得這兩件事同等重要。書,讓我的人生更加豐盈和從容。
和許多媽媽一樣,從孕期開始,我就給孩子囤積了好多東西,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現在我的女兒四歲了,曾經買過的成堆的玩具,大多數被遺忘在墻角;其他五花八門的東西,有的可能只用過一兩次就被打入“冷宮”,用我一個朋友的話說,這完全是巨大的浪費。而只有我給她買的那些書,全部都好好地呆在書柜里,時常被孩子翻出來要求讀給她聽,每一本都不浪費。
在我孩子半歲的時候,我第一次給她買書,是童話大王鄭淵潔老師的一套書,大概有六十多本,還拿到了鄭老師專門寫給女兒的贈言。我覺得,這是我送給孩子的第一份有意義的禮物。
之后的幾年里,我在給女兒買玩具、衣服等方面,漸漸地“理智”起來,不再囤積和浪費。而在買書方面,卻一直維持著“剁手”的狀態。我許多次感嘆: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從小有那么多好書可以看。
我小的時候,差不多在上學之前,沒有看過什么兒童讀物。聽得最多的,就是大人口中那些一代代流傳下來的童謠。其他的時間,差不多就是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一起瘋玩。
我們那時沒有什么童書可讀,但離大自然很近,田野里的每一種花草我都很熟悉,池塘里的蝌蚪每一年都能遇見,秋天豐收的喜悅和冬天的皚皚白雪,每個四季的輪回我都能清楚地感受到。這,也許在某一方面彌補了我幼年在閱讀方面的缺憾。
即便如此,當我上了小學,開始認字,開始自己可以讀書的時候,書里的世界還是很快吸引了我。
大概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才看到了第一本童話書,第一篇就是《海的女兒》,直到現在我還記得,當讀到結尾,小美人魚變成泡沫的時候,我難過的心情和強忍著才沒流下的眼淚。我想,那是文字第一次對我童年心靈的震撼。
那時候,我幾乎把周圍能讀到的書全部找來讀,不管是作文輔導書,還是童話、故事、雜志、報紙通通來者不拒。我那時很喜歡找堂姐玩,她家里有許多雜志,都是單位里派訂的那種,也沒什么人看,而作為小學生的我,幾乎把那些雜志看了個遍。
只不過,那時候無論老師還是家長,并不希望小孩子看太多“課外書”,認為是影響學習,被發現一律要沒收的。
上了初中之后,開始住校,因為班上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多了,可以看到的書忽然多起來。我至今還記得我媽媽那時叮囑過我的一句話:“千萬不要看小說。”在那時的大人眼里,“看小說”這件事簡直就是拉低學習成績的罪魁禍首。
然而,估計在自習課或者自己不喜歡的課上偷偷看“課外書”的經歷,許多人都有過吧。
那時候我們有個班主任張老師,經常會在班上給大家讀一些課外的、很好的文學作品。他讀的時候,每個人都很認真地聽,對于十幾歲的、終日被鎖在課本里的孩子來說,那個瑰麗的世界是相當吸引人的。
整個學生生涯中有過那么多位老師,然而,許多年過去了,只有這位喜歡在講臺上給學生朗讀課外文學作品的張老師,給我的印象最深刻。我至今甚至還記得他讀過的一些文章的標題和內容。
那時因為住校,家里大人會給生活費,可以攢下一點零花錢,許多人都喜歡拿去買零食。而我,可以毫不猶豫地拿相當于一個月生活費的錢去買幾本書。買書的習慣,就從那個時候開始了。
高中的時候也是,許多零花錢都被我拿去買書了。雖然那時,看課外書仍然是被看做“罪大惡極”的事。
而我,清楚地知道,讀過的那些書對我有著什么樣的影響。那些書不僅是打開了我的視野,也不僅是讓我學生時代的作文寫得比較好,那些書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的內心,也在我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
那本著名的《人性的優點》,是我在十三四歲的時候讀到的,當時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可以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的性格。
大學時代,比中學小學多了很多自由,我最喜歡的就是泡在圖書館里找書看,把借閱卡能借到的書借滿,放在床頭枕邊看。那大概是這些年來最悠閑的時光了,每天可以堂而皇之地花大量時間看各種課本之外的書,應有盡有。
20出頭剛畢業的時候,非常迷茫,在南方的一家外資企業里做外貿文員,學歷不足夠高,學校不夠有名,也沒什么背景可依靠,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有一天,聽到公司一個女孩說起以后的打算,她說:“等過幾年結婚了,就回老家,找個收銀員之類的工作干干就行了。”于是,我的迷茫中又多出了一點難過和不甘。
迷茫中,除了上班,我就每個月大量的買書看。學英語的書、各種雜志、還有網購的各種圖書,我每個星期出去逛街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去書店或街上報亭搜集我要買的各種雜志。看了快一年的雜志,忽然有一天,我想,我為什么不可以也投稿呢?
于是我又開始了寫,第一筆稿費有一千多元,對于那時的我來說,不算少了。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忽然之間,覺得自己的未來多出了一點希望。此后的時間,我一直在大量的讀、在寫。
寫了幾年后,結婚生子,轉換城市,靠著曾寫過的東西,遇到的很好的編輯姐姐和一點運氣,我有機會成了一個雜志編輯,似乎也打開了生活的另外一扇窗。所以,我非常感謝自己曾經讀過的那些書。
這些年來,每次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在我遇到難題和變故的時候,我都會到書里,到文字里尋求幫助。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感覺自己做什么都是錯的,什么都做不好。我知道自己必須要擺脫那種狀態,否則就真的什么也做不好了。
而我能做的,就是大量的閱讀,從書中汲取力量,這是我年少時就知道的最有效的、唯一的方法。也是那段時間,我想明白了一些事,也重建了自信心。所以后來,我不會再從別人那里論證自己,不再怕被否定,不再懼怕不曾涉足的領域,也敢于渴望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這些悟到,是別人的開解安慰給不了的,是吃喝玩樂也給不了,唯有自己靜靜地讀書可以。
我很喜歡“花婆婆”方素珍說過的那段話:“給孩子讀一本好書,就是在他心里播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會發芽、開花,然后住進來一個小精靈;播下的種子越多,就住進來越多的小精靈,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叫智慧。以后在人生路上遇到酸甜苦辣、生離死別等各種問題,這些心中的智慧小精靈就會跟他對話,幫助他下決定。”
也因為喜歡書,許多年前,我曾幻想過擁有一座自己的圖書館,在2015年的時候我開始在工作之外打理我的網上書店。像當初寫字給我的希望一樣,這份小事業也讓我覺得未來多出一份了希望。也許,有一天我可以不用指望工資也能生活得很好,也許,有一天我能通過書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想,即使沒有后來的這些經歷,我也依然會給我的孩子讀大量的書。因為我知道,多讀書,讀好書,對一個人來說有多么重要。一個人曾經吃過的飯,會變成他血肉的一部分,而一個人曾讀過的書,也會刻在他的骨子里。
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和風景。你的眼界將會被大大打開,而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世界和格局,也決定了他的層次和高度。
世界再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永遠都不會錯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