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抄的比較多,有時間的還是去看看原書很好 :)
緣起:之所以想看這本《布道之道-引領團隊擁抱技術創新》,主要是因為最近在做的事情,有一部分其實是技術教練,先別對技術教練這個名字做太多糾結。總之會遇到很多需要做技術推動的問題,希望說服同事采用新工具新技術。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面對懷疑者。
第一部分:導言
簡單來說這個事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找到他們懷疑的思想根源。懷疑者不是你的敵人,他們是你的同事,戰友,朋友,哈哈哈。疲于奔命的人不會有耐心和時間,退后一步或全面的看待問題。有時候你的建議,在對方看來就是對他的身份的混淆和自尊的傷害。在說服對方的同時,自己的態度是開放的么?你的方案是最優的么?從各個角度都分析和評估過了么?解決真正的問題,不要固執己見。尋找多種方案進行分析,客觀的權衡利弊。為團隊量身打造一套方案效果會更好。
研究問題到底是什么?找到其他替代方案,從問題出發,而不是特定的實現。還需要考慮可行性。了解團隊的技術背景和思想傾向,1v1面談,了解實際情況,以及他們的困惑是什么。強迫自己列出多個方案,進行對比,并提供給團隊,讓他們了解選擇的方案是合適的,而不是隨便應付。同時了解替代方案并學習之,弄明白不同方案到底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你自己反對這個方案,理由是什么,如何組織實施這個方案。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做容易的事。
第二部分:模式
懷疑者的模式:uninformed、herd、cynic、burned、time crunched、boss、irrational。重點不是弄清楚懷疑者的模式,而是弄清楚懷疑者有沒有模式里的那些行為。
- 孤陋寡聞的山里人(uninformed)
- 不知道自己需要這種技術解決問題。。除了不在乎提高技術的原因之外,還有我們這個倒霉的行業技術更新太多了,咨詢太多了。解決之道:主要吧山挪到他面前,解釋清楚這個技術是什么并且show him the code,還要告訴他理由。
- 隨波逐流的墻頭草(herd)
- 即使知道是不對的也會選擇不好的方式去寫代碼...(我無語了)。典型的追隨者,要么不知道自己有領導能力(新人為主),要么就是不以當領導為目標的(朝九晚五,循規蹈矩的大哥們)...。必須主動找他們聊聊!激勵之,好處就是丫一般不會對要求有抵觸情緒。比較容易說服,領導力其關鍵作用。尤其是激勵推進年輕人的時候,對團隊意義很大。
- 百般挑剔的刻薄者(cynic)
- 丫有一百種方法用來反對你,有時候就是喜歡爭辯或者反對挑刺。或者證明丫聰明無比。所以不給丫機會發言或者準備的比他更充分,選一個辦法吧。不然會很郁悶...。最好還是準備的足夠充分,通過與大哥的辯論贏得尊重和支持。丫也會死心塌地成為你的粉絲。所以用你的智慧年碾壓之。
- 激情燃盡的老司機(burned)
- 已經被某種技術傷透了心的老司機。主要是那種采用過某些技術或工具之后對結果不滿意而放棄并堅定反對的專家。所以必須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傷透了這位老司機純真的心,再看看你要采用方案是不是真的完美無缺,無可替代。要取得信任,一起研討。也可以試試采用新的替代方案比較容易溝通。
- 時間緊迫的奔跑者(time crunched)
- 不管啥時候都是來不及了,已經要急死了,哪有時間思考和改變。大多是站在問題里被眼前的問題迷惑了,無法看到全局或長遠影響的奔跑者,跑得太急來不及看路。但是目前的辦法和方式是最好的么?思考了么?好的時機是什么呢?真的會出現么?好點的辦法是較清晰的展示出工作負擔的減輕,并能節省時間。講條件!說清楚省多少時間、資源再爭取獲得機會。
- 發號施令的大老板(boss)
- 不想了解技術,只想通過開會了解情況,做決策的大老板。典型的技術抗拒者,畢竟老板不需要了解技術,只需要做決定,管理者的視角。所以最好把技術描繪成解決問題的方案,用管理和營銷的語言來和他對話。IP,IPO,IPOD....重點是改變溝通方式和表達方式,可以利用外來的和尚吹吹風。
- 不可理喻的公牛(irrational)
- 說啥都白扯,就是不行,給你幾個毫不相關的理由就像打發你。要么有過節,要么他有別的方案,或者根本就是要另謀高就了。通過爭論反對你。而且不表露真正目的和原因。所以只能公示這種現象并包容之,忽略之,少費口舌,基本浪費時間。
第三部分:技巧
通用技巧:取得經驗、傳達理念、展示技術、建立信任(這些都是我喜歡的辦法)
其他技巧:適當妥協、公之于眾、注重合力、搭一個橋、來點刺激?
- 取得經驗
- 千萬別看幾眼就當成方案,至少要足夠了解,并且知道,方案的局限性,可能的問題,及如何應對。主動獲取經驗總是好的方向。積極性很重要,google,閱讀,練習。搞清楚技術或工具的產生背景,要解決的問題,以及什么情況下是不適合的。可以向專家求助,避免常見問題,加速學習過程。當然沒啥比教別人使用更能檢驗效果的了。教學相長!避免強迫別人使用或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傲慢或輕視別人。閱讀手冊總是好的開始,找到相關的論壇,寫一些文章進行積累和分享。
- 傳達理念
- 更好和足夠好,有什么區別?不要嚇壞你的別人,要吸引他們關注。人們大多數時候是不理智的,所以需要合適的表達。談如何改進工作別談問題。要有激情但是不能激進,提建議,多聽,保持積極的心態。這里有一個小技巧,復述對方的陳述,確認對方的表達和你的理解一致,我理解的對么?但是小心過猶不及,陷入推銷之嫌。找一個朋友練習,或錄音自己聽,把想好的內容寫成郵件,一小時以后再發。
- 展示技術
- show,donot talk。不能光講,必須得展示出來,百聞不如一見。可以找好時機在恰當的時候展示出來,會有更好的效果。當對方主動讓你講出來的時候,更容易接受,所以,耐心很重要,等待時機。要是真等不到只能自己創造機會或者慢慢培養機會,有時候評審是一種好的方式來發現問題進行改善。提防墨菲定律,也許你做的事是好的,但是還是可能會搞砸,即使幾率很低。可以就要展示的東西準備一份演講給同事聽,或者錄制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分享。
- 適當妥協
- 林子大了,制度就多。找到折中辦法讓大家都舒服,利用變革的力量和愿望。使團隊和決策者親密,并團結一些有思想的人。找到那些惱人而陳舊的制度,思考真的合適并有必要么?
建立信任:想辦法逐步建立信任,沒有什么比革命友誼更容易產生作用。真誠、承認事實,不制造RUD(害怕、不確定性、懷疑)、承認錯誤。小心把弱點展示之后變成了問題。搞清楚方案的弱點是什么,思考比自己推薦的方案更好的方案是什么。
- 林子大了,制度就多。找到折中辦法讓大家都舒服,利用變革的力量和愿望。使團隊和決策者親密,并團結一些有思想的人。找到那些惱人而陳舊的制度,思考真的合適并有必要么?
- 公之于眾
- 展示給大家并證明有用。外來的和尚好念經,本土作戰有時候也不是有利的。建立焦點,公示或開源你的工作,參加更多的活動,積極邀請別人來評審。
- 注意合力
- 注意相關問題及特定的約束。商業理由更有利,同事也會博得管理層的關注。關注一下高層的風向,也許正是新技術推廣的契機。你有個錘子,世界是個釘子...想想公司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如何找到契合點?和敏感問題攀親戚:安全,財務浪費,環保等。
- 搭一個橋
- 采用一個過渡方案或工具,來逐步到達目的。小改變總是比大改變容易得到支持和認可。而從量變積累到質變總是比較舒服。當有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一個能解決問題的橋很重要。所以要調查時機情況,找到一個橋或者自己搭一個橋。有時候這樣做很難,而且容易泄氣。甚至有時候大家會喜歡過渡方案而不接受最終方案,反正很辛苦、枯燥,你需要設計一個計劃逐步實施,分析需要耗費的資源。
- 來點刺激
- 展示一些有點小刺激的方案給大家,找打大家的內驅力,征服觀眾。找到團隊最難受的一個問題,解決之。但是這可能有點難,但是吸引力總是比推銷和強迫效果好。
第四部分:策略
看上去挺簡單的了,但是實際上實施起來不容易,之前的技巧可以看下面的矩陣圖對號入座。
實際操作起來還是需要一些戰術、策略來達到更好的效果。四個策略:無視敵人、先易后難、借力支持者、說服管理層。這是一套逐步實施的策略圖,最終瓦解頑固勢力實現全人類的解放...
- 無視敵人
- 不在敵人身上浪費時間也不要制造矛盾和沖突。小心被他們牽引和搶走注意力。把他們當成障礙物,先躲開,避免無畏的戰損。
- 先易后難
- 先轉變容易轉變的人,區分難度,找到最好改變的那部分先動起來。
- 借力支持者
- 有一些星星之火,咱就可以和準備燎原了,請求幫助,培養新的布道者,造成影響力,交叉推廣,給你的布道者制造機會,認可成績,注意內耗,這是個非常有力的策略。
- 說服管理者
- 重中之重,管理者的首肯才是實施和推廣的決策性標志。希望管理層如何表態。如何解決管理上的問題,同時拿出有力的數據做支撐,解釋清楚執行的必要性。同時考慮好,實施之后如何監控、跟蹤、報告。形成正向循環,不斷改善。
最后,小心過度成功、莫求回報、以及自己是不是會錯了。成功之后需要繼續堅持,新的問題還會出現,所以改進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