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趙雷在《歌手》第三期的舞臺上唱了一首成都,一時間火遍了整個朋友圈。作為他多年的粉絲,看到自己珍藏在心底的歌手被大眾所知曉,我感到很高興,以往我在向朋友推薦趙雷時,總是要頗費一番口舌,最后別人還無動于衷。現在很簡單,只需要簡簡單單的一句,你去聽聽就知道了。
我在自己的微博上寫到,趙雷:你終于紅了,我感到很高興,因為我知道,不管你出不出名,有錢沒錢,你依然是那個心底里熱愛音樂的孩子。你就像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是不會改變的。
對于了解你的人來說,看著你一路的堅持終于有了回報,會覺得此前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02
我是一個在大上海已經漂了幾年的小鎮青年,你的成功讓我想起了以前在小鎮讀高中時的同學。
我的高中是在湖北的一個小鎮上讀的,我們村有一個女生叫趙梅,她也跟我在同一所學校。只是她的成績要比我這個經常墊底的人強不少。
她的父親是一個又黑又矮的胖子,在集市上賣豬肉,人稱豬頭趙。她的母親瘦瘦小小的,手腳麻利的幫忙,是一個能干的女人。我家的情況與她不同,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和奶奶在鄉下待著,他們每年寄錢回來。
雖然我們是一個村的,上的村里同一所小學,后來又上了鎮上同一所高中,不過我倆在學校的關系僅屬于點頭之交,沒過深的交情。真正熟起來,反倒是高考后。
高考結束后,成績放榜那天,趙梅考了500多分,在湖北夠上一個二本。她父親得知她的分數后,并沒有感到高興,而是冷冰冰的說:“早就讓你不讀書,二本有什么好上的,又不是什么名牌大學。這種學校出來的,還不是給別人打工,供你讀書根本就是浪費錢。女人找個好男人嫁了,在家相夫教子就行,大學你就別想了。”
趙梅不愿意,哭著鬧著要上大學。
那天他們家大吵了一架,家里的鍋碗瓢盆乒乒乓乓砸了一通,惹得周圍幾家人都跑去看熱鬧。我也在跑過去看究竟發生了什么,趙梅父親不讓她去讀大學,她就哭著跪在地上說,無論如何一定要去讀,不愿意在家務農,或者跟他爸爸一起去賣豬肉。她爸死活不愿意,覺得讀書浪費錢。
趙梅性子倔,把家里的東西砸了個亂七八糟,說:“如果你們不給錢我去讀大學,我就把這個家砸的稀巴爛,大不了一把火把這個家燒個精光。”
那天的趙梅讓我至今都記憶猶新,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個性格極其內向,并且沉默寡言的人,在人群里毫不起眼,也沒有人注意到她,我從沒想到過她會擁有那樣的力量。
后來趙梅還是去上大學了。不過自從那次事件時候,我跟她的關系反倒是熟悉起來,因為我很敬佩她,也很好奇她,所以經常一直與她保持聯系。我知道她在大學期間一直在做兼職,除了第一年的學費以外,剩下幾年的學費基本上都是靠她打工掙的。
我專程問過我媽媽,說當時他們家為什么不讓趙梅讀書,是因為沒有錢嗎?我媽說:“他們家沒錢?他們家那個豬肉檔一年收入就是上十萬呢,怎么會沒錢?她爸爸就是還遵循著農村那套落后的價值觀,認為女生讀書沒什么用,就應該相夫教子這一套。”相比較之下,我跟我姐姐,真的很幸運,雖然家里沒什么錢,但是勝在父母十分開明。
趙梅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做外貿的企業做銷售,因為為人勤快,吃得起苦,幾年之后手中就擁有好幾個大客戶,現在年薪加提成一年可以有40萬,一個人在深圳買了套30平米的小戶型。
過年碰到她的時候,她小小的個子,但是氣場卻有1米7開外。如今她成為了他們家最主要的經濟支撐,她還有一個弟弟,考了一大專沒有去讀,子承父業殺起了豬,但干了幾天就嫌臟嫌累,跑到南下打工,直到現在,依然在到處晃,沒個著落。
我有時候會回過頭想那一幕,趙梅從一開始就明白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她的命運,所以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爭取到了上大學的機會。
大學四年,她每年寒暑假,課時休息都在外面打工做兼職,發傳單,做服務員,家教,什么掙錢做什么,如果不是她這一路的堅持,今天的她可能在鄉下嫁個男人,然后像她父母那樣度過此生吧。
03
我有一個同事,去年跳槽進了4A廣告公司,做設計總監,如果僅僅是一個普通人跳槽,跑去做了一個總監,其實沒什么好說的。在北京,上海這種地方,隨便在寫字樓下抓個人沒準就是什么經理,總監的。我想說的是他在做設計之前是做什么的。很多人不會想到,他以前是賣餛飩的。
我這同事是江西人,叫劉平,身高一米78,長的結實精壯。他從小就是一個小霸王,喜歡惹是生非,經常欺負一些比他個子小的小朋友。這種性情一直到高中都沒有什么改變,無心學習,也沒有考上大學。
當他的同學們去了大學,他整日無所事事,不愿意去找地方上班,就零零散散的找些事情做,擺過地攤,賣過餛飩,開過服裝店,無一例外都沒有堅持下去,就這樣恍恍惚惚的晃了很多年,直到從老家傳來噩耗,他父親患了癌癥,一年之后就逝去了。
那時的他28歲,沒有事業,沒有愛情,沒有存款,他一無所有,以往的他覺得人生在世就應該及時行樂,直到父親走后,他仿佛一夜之間長大,覺得要為尚健在的母親,以及自己的人生負責。
他報了培訓班學習設計,學成后到朋友的淘寶店做美工,盡管那時的工資遠沒有他賣衣服掙得多,但是他覺得自己是真的喜歡設計這東西,愿意堅持下去。他自己買書琢磨,把朋友店鋪的每一個頁面做到精益求精,后來他憑著設計的手藝應聘到一家小的廣告公司,再后來又跳槽到我們公司,直到去年離職去了某知名4A。整個過程用了4年,薪水也翻了好幾倍。
一個人只要做正確的事情,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晚。一棵樹最佳的栽種時間不是十年前,而是此時此刻。
我總在想,劉平繞了一大圈,最后干了設計,如果從一開始就走這條道不就好了嗎?為此我還專門問過他,他說:“人總是要在兜兜轉轉一大圈之后,才能找到最后要去的地方。在此之前就要不斷的尋找,如果你一旦找到了,就要堅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廢,不然就辜負了你曾經所經受過的那些苦難。”
04
我的朋友出書了,當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我承認,在那一刻我的心嫉妒了,我和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俗人一樣,問了自己一句,為什么是他?而不是我?
我那朋友和我一樣是一個文藝青年,閑暇之余喜歡飲茶寫字,因為興趣相投,所以也比較聊得來,我們在一起經常討論書籍,電影,他寫完了文章,發到公眾號里,也會轉給我,問下我的意見。
他曾經提起過他想要出書的愿望,但那時候我覺得這事有點兒太過于遙遠,這世界上有才華的人那么多,那輪得到你。不過對于他的這種理想,我還是表示了理解以及鼓勵,畢竟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別人不行。
他出書之后,雖然沒有一夜成名,但是也在小眾范圍內有了一定的粉絲,經常有讀者給他寫信,寄禮物之類的,每次看了之后我都會覺得他怎么就如此幸運呢?后來我問他,他這本書是怎么出的。他跟我講,你只看到了我出書之后的風光,卻沒有看到我曾經所付出的的努力。
2015~2016年,兩年時間里,他利用上班業余之外的時間寫了50萬字。他在一個文藝類APP上面寫作,每天在上面更新,最開始的時候一篇原創3000字的文章發出來,閱讀量只有300不到,評論0。
但是他沒有氣餒,而是持續不斷的輸出優質文章,后來他的訂閱數越來越多,閱讀量也越來越大,還開了自己的公眾號,文章有了傳播之后,被一些KOL大號拿去裝載,接著又有編輯看到了,然后聯系他,跟他簽了合約,最后出了書。
除了出書之外,他的公眾賬號還接廣告,掙廣告費,真的是一個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還順便把錢給掙了,你說這能不讓人嫉妒么?
不過說歸這么說,我也不是真的嫉妒,我自己平時也寫文,就拿最近幾天來說,每天下完班已經8-9點了,回去打開電腦整理思路,寫點兒文章,結束時往往1~2點。
我明白他寫下那么多字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很多事情,只有當你真正去嘗試過,才能明白那些成功背后的不易。
05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個人的成功是輕而易舉的,光鮮亮麗的背后往往有著別人看不到的堅持。當我們知道了自己想去的地方時,無論前方多么艱難險阻,也要勇敢的走下去。
因為你堅持了,也許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該干嘛,仍然在紅塵中兜兜轉轉,那么不妨勇敢的去嘗試,去做你認為對的事情,直到你前方的道路越來越清晰。
希望我們未來的道路上,能夠一往無前的堅持下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