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幫小阿姨的女兒改作文,她才小學五年級,一張巧嘴,特別有意思,到是真讓她寫篇作文來,她便瞎胡謅一番。
? 這讓我想到自己小時候,可為每一天的日記絞盡腦汁,實在編不出什么,新買的杯子也能湊數當篇日記,要是寫的不好,被父親發現,還要重寫好幾篇呢。那時候的作文,每一篇都是父親幫我修改的,還記得每一張作文紙上都被改得密密麻麻,可我的作文還是特別稚嫩,怎么也得不到提升。
?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我的作文開始變的不一樣,因為慢慢、慢慢地長大,我的思想也開始變得豐富起來,一個人成長的路段不同,寫出的文字也不盡相同。
? 小時候的日記什么的,那些稚嫩的文字多是寫些實物,實事,寫出了事物的形狀,寫出了事情的經過,淺顯裸露,特別稚嫩,沒有什么多余的思考。待到中學時,接觸的書深了,理解的東西多了,文字里便加入了些思考以及過多的修飾,類似月光怎樣怎樣的美這樣的句子,語句寫的特別華麗,詞藻非常豐富,思考也深入了些。大學吧,想的也就多了,像我,就愛寫些隨筆,簡潔樸素,喜歡談論些生活,接觸的人接觸的事多了,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
? 之前看到過畢淑敏的一篇文章,她分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讀《海的女兒》,然而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觸動。幼兒8歲時,她讀出了文中的悲傷,這樣善良美麗可愛的公主居然變成了大海的水泡,另幼時的畢淑敏特別憂傷;待到18歲時,情竇初開的年紀,這一次,她很容易地讀出了愛情,那樣無私高尚不求回報的愛啊;待到28歲時,這時的畢淑敏已經成了媽媽,她強烈地感受到了文中老奶奶的慈悲心腸和對人魚公主的精神哺育……之后還有38、48歲時的不同感受,以及在之后的年齡階段更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 說到底,終究是人自己內心的變化,以及生活的變化,我覺得寫東西也是一樣隨著不同的年齡階段,寫出的文字也不一樣,思想也不一樣,每個人在每個年齡階段會進入不同的境遇,會遇到各種新奇的事,人,嘗試著接觸各種新鮮的東西,從開始的懵懂逐漸成熟。
? ? 還記得我第一次遇見她。
教室鬧哄哄的,畢竟大家都第一次上初中,新的學校,新的教室,新的同學,對他們來說都特別新奇,這兒一堆,那兒一對的,都聊得甚是歡心,而我比較內向,這兒的一切對我來說都特別的陌生,新的環境讓我很難融入,于是就坐在位子上默默地翻看嶄新的語文課本。這時鈴聲響了,同學們漸漸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她出現了。
? 挺直的腰板,優雅的步伐,精神抖擻,像極了一朵蘭花,清幽淡雅,脫俗超群,整個教室瞬間安靜了下來,我從沒有見過這樣一個老師,好像渾身裝著文字,滿肚子才氣,說話投足間無不顯露她是個文人雅士有識之士。
? 第一堂課,她就教我們要“寫一手好字,說一口好話,讀一些好書”,當時印象特深,記得記在新書的扉頁,一番開便能看見,至今難忘。她是一位惜才如金的老師,喜歡有個性的思想,特別是看到學生的作文中有別樣的光彩時,她便會在課堂上大肆與我們分享,就好像分享她撿到金子一樣,我那時有幸也被她點過幾次名,特別開心,老師的贊揚是我最大的動力,以至于促使我愛上了寫作。
? ?前兩天看到老師在簡書里寫到:“我是初中語文老師,曾經多么羞于公開我的職業,我怕遭人譏笑,陳腐的文字、幼稚的思想,老套的素材,作為一個中學語文老師,寫出的東西還不如學生,你做語文老師的資格在哪里?不要說別人,連我自己也鄙視。這樣的語文老師怎么教學生寫作?怎么好意思誤人子弟?豈不毀了祖國的棟梁?”
? 我感到特別的震撼,這不是過分自謙的意思,這是發自肺腑的,盡管在別人的眼里她有多么優秀,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這是遠遠不夠的,人是往前看的,學無止盡。我不是沒有讀過老師的文章,她的文章內涵深刻,意蘊豐富,老師特別喜歡詩文,她曾借過我兩本有關詩集的書,每頁紙張上都被寫的密密麻麻,見解如云,解析非常深刻。她這樣的文學素養我是羨慕不來的。但是她并不止步于此,堅持每天寫作,對于她來說寫作是件快樂的事,是一輩子要學習的事。
? 是啊,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文字伴隨著我們一生的成長路程,隨著我們一起成長,從稚嫩走向成熟,從成熟步入高雅。
?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