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學帶給我的認知
價格是由需求決定的。產品的好壞和質量全都是建立在這個前提之上的。
2、關于剛需
從“產品思維來”來看剛需,哪怕是別人以為的剛需,盡管背單詞不是學習英語的剛需,但大多數人的需求是連基本的單詞量都沒有,這個需求對很多人來說,依然是剛需,所以笑來老師出了一本詞匯書,這個行為是在分析了市場之后的一個舉動。在滿足了這個需求的基礎之上,再去做好產品,肯定是受歡迎的。
3、服務行業
時間買賣就是出賣自己的時間,初期是想辦法提高單位時間的售價,再就是把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而滿足這種條件的一般都是創作性的工作,比如寫一本暢銷且長銷的書籍、音樂作品或者其他作品。從這個角度來說,避免進入服務行業,因為你的時間用完就沒有了,也就是你的時間無法沉淀和積累,所以在初期沒有辦法不得不做的時候,在替老板打工的同時,也一定要給自己打一份工,積累其它的技能,然后在合適的時候跳出來。
4、花錢的欲望
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作者提到為了克服自己花錢的欲望,專門跑到外地去辦一張卡,然后把卡剪掉,再不斷地往這個卡里存錢。李笑來老師也有過這樣的做法,而我為了克服花錢的欲望,把結余的錢存個定期,這些都是克服的辦法。
5、關于秘密
看了這么多期的專欄,我也認識到了:其實很多“秘密”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躲在一個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需要我們千方百計去尋找。最重要的東西,往往是顯而易見的,其實我們常說的“睜眼瞎”就是這個意思,為什么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看過后往往會產生巨大的差異,有的人沒有感覺,有的人卻能從中發現規律。其實眼睛這個感知器官只是表面現象,一雙好好的眼睛瞪得老大,卻什么也看不到。不是說只有文盲才算是睜眼瞎,識字了卻看不懂文章,還是睜眼瞎,看得懂文章,卻分辨不出其中的胡說八道,更是睜眼瞎。
睜眼瞎重要的不是眼睛有多亮,而是腦子有多亮。
最后來點安慰吧!
誰都有沒有辦法的時候,又有誰從一開始就有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