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終總結過后,工作進入了默認的真空期,同事們都心照不宣,享受著這份寧靜。
我也樂的清閑,從報的微課上輾轉到了簡書。想著攪擾一下平淡的生活,不經意間發現了另一片天地。
當然,如果說段時間哪一件東西會給人天大的轉變,除了發自內心的轉折,其他的都是胡扯。到了一定的年紀,人就會固步自封,大多數人被封印在低端的看不見的角落里,再沒有跳躍的雄心。
我就在這種未老先衰的氛圍里,沉默了四年,明年是第五年。
2
寫的幾頁小兒科的文字,也大多不會超過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閱讀量也不會超過兩位數。就這樣也都絞盡腦汁,枉費了一番心機。似乎文字與我無緣,道路越走越窄了。
媳婦兒天生女兒心性,快人快語,總是能給我當頭棒喝:你本來就沒站在過高處,哪有什么失落可言?說的也是,所謂的失意,不過是不合時宜的自作多情而已。
這樣想著,心態居然平和了很多。身邊老同事的喋喋不休,也能夠泰然處之了。這無休止的埋怨已然持續這么多年,并不是因我而起,也不必因我而終。
一個人有再多的精力,也不能無限制的投入到沒有意義的一地雞毛中去。
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最好不要錯過。
3
人一旦步入社會,粘滯阻力就會變大,可能是個人變懶的理由,也可能是迫于無奈,有時候還難免陷入自嗨。
可回頭一看,這些年走過的不少彎路,也只有自己來買單。
讀過的書尚且不如吃過的飯,到最后什么都沒剩下,可惜了大好的時光。在豆瓣上看到一篇好文《教育對人的改變有多大》,想到了很多人無力的吐槽,原生家庭、落后的農村、教育的不公……
不可否認,眼界真的很重要。以至于常常會想,如果能重返十八歲,也許我會更加死命的學,盡管當時已經拼掉了半條命。
相比而言,更像是二十八的膽識搭上了十八的眼界,沒有了初生牛犢的膽量卻有了年近中年的畏縮。
可是誰的時間都不會重來。
4
我有時候會想,如果有一個弟弟妹妹還在讀書,我可能會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他們一些自認為中肯的建議。如果需要的話,還會把僅存的為數不多的學識傾囊相授,但這樣的機會已然不多。
放在五年前,家里很多人還會感覺上學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學生配合著家長每天到教室去簽到,家長默契的把孩子們巧立名目的零花錢交到他們手中。
這種和諧穩定的關系能持續多久?反正我的幾個表妹,一到適婚年齡全都爭先恐后的出嫁了。現在頻頻出現在朋友圈里,秀著各種面膜睫毛膏,等著被人屏蔽掉。
我有時候非常佩服這種,小富即安的心態,她們能在十幾二十歲就活的這么灑脫。如果犯在我媽手下,非得把屁股給打開了花。
一種心態的破滅,必然會有另一種心態前來替代。這行事情也只能那事不關己來開脫,我不應該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來設計他們的人生,不同人的心理是會有代溝的。
耗費自己的時間幫她們補習功課,她們卻只能想到終于不用在洗衣做飯下地干活了。可是,若干年后,還不是干著一樣的活,只不以前是為父母,以后是為男人。
她們把這,叫做愛情。
難道所謂愛情,不是應該相互供養,扶搖生長嗎?太草率的決定,怎么看都像是偷懶,一本正經的打成了一手爛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最好不要活的太輕松。
5
相比她們這樣安靜甜美的學生時代,我們兄弟享受可以說是非人的待遇了。
是的,我媽年輕時候就是這么簡單粗暴,和我爸組成混合雙打的陣容,把我們兄弟倆收拾的服服帖帖。以至于畢業后我們都不得不選擇遠走他鄉,盡管閑下來的時候還經常會想念他們。
現在想來,不識大字的老娘未必不識大體,原來時間大多數的感情是向著靠近,而這種親情是向著遠離的。她不顧自己的形象,是為了讓孩子們過的更體面一些。
這種想法不適合言表,似乎也不需要言表。畢竟,很多事情并不需要解釋,終有一天,所有謎底都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