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惜時爭春務實干,不待揚鞭自奮蹄
? ? ?——讀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
? ? ? 這是我讀一整套蘇霍姆林斯基著作剩下的倒數第二本,它是一本一如既往的只有題目、要點提煉和沒有細致梳理、排列內容綱要的,卻有著用語言細致描述孩子們做的一件件小事、乃至是各個年級需要看的書目都有細致具體羅列的圖書。
? ? ? 看這樣的書,多了親和——像一位長者像你娓娓道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什么,我們可以做的是什么;怎么樣把需要關注的內容和可以做的內容想到、并在孩子毫無排斥甚至是非常樂意的狀況下來做;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像這樣做了于孩子的學業、個人成長有什么好......
? ? ? ? 看這樣的書,有了方向——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家孩子的教育問題,如何在張弛有度中發揮最大效能?
? ? ? 蘇霍姆林斯基設計的教育目標是培養人的和諧全面發展。什么叫和諧發展?他說:“所謂和諧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動的兩種職能配合起來,使兩者得到平衡:一種職能就是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另一種職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現,自己的內在本質的表現,自己的世界觀、觀點、信念、性格在積極勞動中和創造中,以及在集體成員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和顯示。”“和諧的教育就是發現蘊藏在每個人內心的財富。········就是使每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人的充分表現,這就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使他們的心靈由于勞動的幸福而充滿快樂。”
? ? ? 看這樣的書,有了定力——要做到讓每一個兒童都成為幸福的人,就需要把學校各方面的工作結合起來。就是這句幾十年以前的想法、做法,如今不但沒有過時,而且正在火熱的持續推動中。
? ? ?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校里智育起著重要作用,但是,智育不等于簡單的傳遞知識。學生獲得知識是為了增長智慧、增長才干,以便于以后能創造性的工作,造福于人類,同時成為一個精神充實、文明幸福的人。知識不是為了“儲存”,而是為了“流通”——此為課改的目標從雙基到三維,再到素養目標的又一實證,給人持續推進的定力。
? ? ? 看這樣的書,有了法力——“形象的說,道德是照亮全面發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時又是人的個性的一個個別的特殊的方面”。德育離不開智育,要防止教學與教育脫節——要在傳授那些可以培養高尚的心靈知識時,去觸動學生的思想,將知識轉化為信念,將道德教育滲透到教學中。
? ? ? “教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術就在于解釋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學校要達到三項具體要求:一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門特別喜愛的學科,鼓勵他“超綱”;二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樣入迷的課外制作活動;三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最愛讀的書。
? ? ? ? “揭示知識的教育實質,將知識變為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里與教學過程無直接聯系的教育工作做得如何,取決于學生在他們的人生實踐中形成哪些理想信念,取決于他們的社會行為有著怎樣的道德特征,也就是他們的道德土壤的培育問題。”五育——德智體美勞,德首,但缺一不可。
? ? ? 看這樣的書,有了動力——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每個青年男女在道德、智力、實踐和心理上做好勞動的準備,揭示每個人獨特的天性、志趣和能力。讓從學校走出的人具有較高的勞動素養,他們不僅能夠創造財富,也能改進勞動,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所在。也是教師的教學從單純的傳授知識走向五育并舉,教師引導學生更加科學、全面看待學習,教師和學生體會到學校學習內容的豐富性、體會到持續學習、終身學習的必要性所在。
? ? ? 和諧發展意味著人可以成為:首先是物質生產領域和社會精神生活領域的創造者;其次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享有者;再次是有道德和文化素養的人,是人類創造的文化財富的鑒賞者和守護者;然后是積極的社會活動者和公民,最后是基于崇高道德的新家庭的組建者。孩子未來成為父母的可能性遠超成為科學家的可能性。教育追求的目的就是讓每個人不僅在今天,而且在未來都能領悟到勞動的幸福。
? ? ? 這本書一共七章:全體教師團結一致是取得教學教育工作成功的保障;學校的物質基礎和學生周圍的環境;關注健康和體育;德育;智育;勞動教育和美育。
? ? ? 團結一致使得目標相同;物質基礎和環境的保障使得師生不為環境所影響,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創造性的勞動——這在蘇霍姆林斯基其他的書中都有類似這樣的描述:讓孩子自己動手參與動物的飼養、動物食品的制作、優化,比如草如何曬才能留存更多的蛋白質;讓孩子自己動手種植物,包括收集種子、種植、植物所需肥料的制作和收集、運輸、播撒等,甚至還有進行種子的優化與播種方式、土地濕度與播種機器的最佳匹配度、如何提高產量等等;關注健康和體育,讓孩子們在正確目標的引導下,家校社協助育人的過程中,保有強健的體魄和充足的精力來參與到德育、智育、勞動教育和美育這些分開寫、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無法分開的各種“育”之中。
? ? ? 1969年,蘇共中央委員、蘇聯最高蘇維埃主題團和蘇聯部長會議向全蘇教師代表大會的賀詞第15頁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的教育目的和理想是,由我們發放通向未來生活通行證的青年男女的精神面貌應當達到我們黨和政府的如下要求:“學校應當向每個走向人生道路的人傳授符合當下社會進步和科技進步的時代要求的、合格的普通教育,使青年一代形成共產主義世界觀,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國際精神,使青年做好為社會謀福利的勞動準備,鍛煉堅決抵制資產階級思想意識的任何表現的能力。”
? ? ? ? 時代的變遷使得這段話里面的一些內容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但學校的任務不變——向每個走向人生道路的人傳授符合當下社會進步和科技進步的、時代要求的、合格的普通教育;初心不變——使青年做好為社會謀福利的勞動準備。
? ? ? 面對塊塊荒田,老牛亦解韶光貴,都能深耕細作走東西,作為新時代的老師,面對祖國的未來、可愛的孩子們,有著前輩們豐富的經驗積累,更加應該為教育事業,惜時爭春務實干,不待揚鞭自奮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