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到自私的基因,為了更好地繁衍和發展。讓人類從獰獵釆集時代過渡到農業時代,過上了定居生活,基因得到繁衍,他們開始圏養動物,訓化小麥。食物有了積余,培養了當時的一些精英分子,產生文化 國家 社會和階級。農業社會的分工促進社會的發展。
到15世紀大海時代,以哥倫布為代表發現美洲新大陸,開始把美洲大陸玉米,土豆蕃茄等高熱量的作物,他們通過貿易掠奪把這些作物傳到世界各地,據歷史記載,到中國清朝早期的1400萬到晚清時近4億,人口爆發的增長如玉米土豆傳人中國有推動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雖然有溫疫和戰爭,人口還是在快速發展,進入18世紀以后,同時在歐洲爆發的工業革命,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加劇了糧食供應緊張,現有的土地種植的作物,不能支撐人囗的發展。在19世紀中期德國的李希比人工合成尿素,到英國人JB勞斯開了第一家化肥工廠,到化肥的大規模應用,提高了土地單位生產效率。但近些年特別是我國在大規模使用化肥,化肥對土地產生的依賴性,過渡使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目前也在推廣有機肥。
雖然化肥的應用大規模提高了單位產量,但隨著技術的發展轉基因植物技術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最早進行轉基因食品研究的是美國,世界上第一例進入商品化生產的轉基因食品是1994年投放美國市場的可延緩成熟的轉基因番茄。進入21世紀以后,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種植發展異常迅速,1998年全球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僅2780hm2(公頃)。美國最多,占74%;中國不到1%。轉基因植物按種植面積多少排序為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馬鈴薯。轉基因性狀主要是抗除草劑和抗蟲,分別占77%和22%。1999年全球轉基因植物種植總面積達4000hm2,其中美國、加拿大、阿根廷三國占99%,此外中國、印度等國也有一定量的種植。
2002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面積為5870hm主要生產國為美國、阿根廷、加拿大、中國。主要農作物有:抵抗昆蟲的玉米,抵抗殺蟲劑的大豆,抵抗病蟲害的棉花,富含胡蘿卜素的水稻,耐寒抗旱的小麥,抵抗病毒的瓜類和控制成熟速度及硬度的西紅柿等等。
目前人工轉基因產品被媒體和輿論推到道德的制高點,關于產品的危害也眾說風云,特別也對產品的安全性。人類吃了會不會影響變異基因也有很多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