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社會知覺與歸因,
第一單元? ? ? ? 社會知覺
1-基本概念
社會知覺:對社會的整體看法。
對他人、群體(人際)及自己的知覺(自我) 。
社會化、社會動機、態度、社會行為均以此為基礎。
2-影響社會知覺的主觀因素
(1)認知者的經驗——認知
(2)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人格
(3)認知者的情緒 ——情緒
? ? ? 第二單元? 印象形成與管理
1-印象及其形成的概念
印? ? ? 象:是個體頭腦中有關認知客體的形象;
印象形成:將認知客體在頭腦中歸類、明確它的意義,使自己的行為獲得明確的定向的過程(內隱、認知過程 )
2-印象形成的效應
(1)首因效應:最初出現的信息影響最大? 不熟悉的人
? ? ? ? ? ? 第一印象的機制
(2)近因效應:最新獲得的信息影響較大? ? 熟悉的人
(3)刻板印象 (有色眼鏡)
人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形成對某類人或某類事較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例:北方男人粗獷、豪爽
? ? ? 南方男人細致、拘謹
既有積極作用,又有消極作用
(4)光環效應——愛屋及烏
3~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1)加法模式
(2)平均模式
(3)中心品質模式
4-印象管理
定義:個體對自我形象的控制。
拓展:登門檻效應:先說小要求,再逐步加大
? ? 留面子效應:先說大要求,再說想要的小要求。
5-印象管理的作用
適應社會的一種方式
?個體要為他人、公眾與社會所接受,其行為表現必須符合社會對他的角色的期待。
策略
(1)按社會常模管理自己;
(2)隱藏自我與自我抬高;
(3)按社會期待管理自己;
(4)投人所好。
第三單元? 歸因
1-行為原因的分類
(1).內因與外因
內因:個體內部,如人格、品質、動機、態度、情緒、心境及努力程度等個人特征。內歸因
(2)外因:行為或事件發生的外部條件,包括背景、機遇、他人影響、工作任務難度。外歸因或情境歸因
(3)綜合歸因:行為與事件的發生兼有二者內因和外因的影響;綜合歸因。
? ? 討論:夫妻吵架時應該外歸因
2~穩定性與易變性 ——內因與外因中均有
穩定性:內因中人格特點、能力;在外部條件中,工作性質與任務難度;
易變性:內因如人的情緒易變,外因如氣象氣候條件則易于變化。
3~可控性與不可控性
可控性:努力與否
不可控:智力因素、工作難度
4-控制點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羅特提出
內控者
外控者
5-歸因原則
不變性原則
海德是歸因理論的創始人? ? ? ?
6-影響歸因的因素
(1). 社會視角的影響
? 丟錢包者:治安不好,倒霉;他人說法:自己不小心
(2). 自我價值保護(自我卷入)
? 歸因向有利于自我價值確立的方向傾斜。
成功時,個體傾向于內歸因;失敗時,傾向于外歸因。
(3).? 觀察位置
? “擠公交”效應
(4).? 時間因素(歸因的情境性)
? 時間的推移,一切都將煙消云散。? ? ? ? ? 重大事件,過兩天再做決定。